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时间:2024-08-31

白锋军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里含有大量的观察与试验,动手操作。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性思维,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身边的现象、生活中的常识等与科学观察和试验结合起来。将微课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领会科学知识的精髓,探究科学实验奥秘,培养科学核心素养。故探讨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十分重要。

一、为什么要开展微课

1.科学课堂需要微课

从学科特点上看,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的科学精神。然而很多实验需要在学习之前进行实验,还有的实验是长期观察的实验。这不仅仅需要学生动手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有效指导。那么教师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而微课的运用恰好可以解决这个困难。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以主题明确的知识点为内容,短小精悍。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微课,使其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大有裨益。

2.科学教育需要微课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的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微课已成为全世界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研究课题。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教育过程中所传递信息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微课利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方式的计算机联网教育系统中,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形式能够真实生动的描述和表现客观世界,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形式,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了微课教学,并把微课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3.社会、家庭、学校合作教育需要微课。

在教育合力上,家庭教育是主体,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主流,而新形势下的课程建设,正是需要把握好主体、主导和主流,才能实现课程实施的实际教育目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不是都要在学校完成的,很多时候家庭和社会更是重要的学习环境,微课提供了跨时空资源分享的交流环境,方便我们形成家校互动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4.实验教学呼唤微课

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探究教学为主,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实施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教学,因为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是最直观的实验,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可最直接地参与实验、观察实验,也可以在动手参与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所能带来的快乐,以及提高科学学习和实验教学的兴趣。

如五年级科学教学内容种子的萌发条件的实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校也许还没有这样的实验条件,教师也就无法进行真正意交上的实验,可以选择微课。

二、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长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发现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有些是只适合教师的演示实验,有些可以适合学生分组进行的操作实验,但有些内容的实验,既不适合教师的演示实验,也不适合学生的操作试验,或者说如果只在课堂上,也许根本就无法进行实验。这几年新兴的微课,正好解决了科学实验教学的难题。

1.微课导入,吸引学生

导入新课,决定了学生能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整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而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它由于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形兼备的教学特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在小学科学的导入环节,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来代替传统枯燥古板的书面语,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新知的学习兴趣。

2.微课短小,灵活方便

“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微课”因其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微课直观,加深理解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有些利用文字描述的现象学生难以用肉眼观察,也有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学生一时间难以掌握和理解,即使我们给学生讲述了,学生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抽象难懂的科学过程或现象制作成微课,课堂上,让学生对微课视频进行反复观察,直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如此,便能达到使教学内容清晰化、直观化,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溶解》这一节时,对于物质的溶解过程,如果仅靠我们口头语言的讲解,对于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一时难以准确理解,于是,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微课视频,视频内容是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盐的颗粒大小在视频中得以放大,于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便直观形象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由于视频能反复播放,对这一过程我让学生进行了反复观看,这样,学生就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了解了溶解的过程,实现了对这一知识点的准确、深入理解,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

4.微課实验,促进发展

(1)教师要精选课题,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教师要巧妙设计,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组成一个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

(3)教师要反思评判,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5.微课指导,拓展时空

“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是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家庭小实验、小制作中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实施实验等,都没有像课堂上有具体说明。利用微课介绍家庭小实验、小制作的一些方法指引,启发学生用科学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新颖的小制作。比如,利用塑料筒制作造型美观的笔筒;利用饮料瓶、输液管制作滴漏计时器水钟;利用塑料瓶制作雨量器。带领学生动手动脑,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比赛活动。在校园网中以微课形式播放网上小实验家、制作之星、发明童星的制作视频。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真正做到把课堂融入生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