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爱美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导学生阅读与写作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教材的理解分析中,让学生通过朗诵阅读掌握文章的主题,明晰文章的整体脉络结构,在深入学习过程中通过模仿文章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内容,开展阅读写作系列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阅读写作;小学语文;应用分析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未来几十年学习之路的开端,也是一生中的基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各个科目的学习都是陌生的,完全不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重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创新手段,用革新思维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再让学生死咬课本。
1.巧用感官刺激,强化语文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借助多媒体教学、生活教学和探究教学的结合,在读中引导学生写,在写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读与写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巧用感官刺激,使学生带着持续的热情参与各类阅读活动,并萌生表达的欲望。此时,教师再借助写作训练让学生将心中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学生在读中学写,在写作中形成自身风格,在全新的思路中获得灵感,认识到自身写作能力的不足,希望在更多的阅读中满足求知欲望,实现以写促读,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如,在学习《荷花》一课时,教师从小学生的角度考虑,不再选用开门见山的授课方式,而是从生活元素入手,让学生回想夏季的荷塘,再思考古人最爱描写的月色,鼓励学生猜想“荷花在文人的笔下会是什么样子”,使之萌生阅读的欲望并在速读中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所掌握,从而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荷花的图文或视频,使学生的听、视觉感官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将文中的描写与实物进行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精读过程中,寻找与荷花美相关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来,简述作者是如何描写荷花之美的。有学生会从字词入手,从“挨挨挤挤”“冒”“翩翩起舞”这些词中感受到了美;有学生则从“有的……有的……”“像……”“一……就……”等句式中发现荷花的美;还有学生觉得作者的想象和写作角度给人一种新颖之感。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到荷花的美,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巧妙之处,开始与文本形成一种共鸣,从而走入深度阅读,感受到自然之美与文字表达间的关系,意识到写作时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在自己写作时也可以加以利用,实现以读促写,在阅读与写作中产生主动性。
2.增强情感体验,享受读写乐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情感体验的不断增强,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到独有的乐趣,在写作中表达出心中所想,从而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从字句逐渐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在灵魂层面上形成共鸣,从而掌握形象的表达、情节的展现等技巧,文本中的写作思路、遣词造句等均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给写作提供新的方向。教师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入深度阅读,从多角度去体味丰富的情感,感受读与写的双重乐趣,为后续写作能力的提升埋下伏笔,也是落实读写结合模式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教学《赵州桥》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将历史与地理等内容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走入当时的情景,感受到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古人的智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首先,教师重视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长或字典的帮助下,完成课文的流畅阅读。在预习中,学生开始质疑“一千四百多年有多久”“什么是世界闻名”。其次,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将历史知识内容融入其中,展现出时间线让学生体味时代感,在时代情景中产生对古人的敬佩之情,也理解了赵州桥的雄伟。再次,教师鼓励学生精读,掌握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在情景中感受桥梁设计的独特之处,挖掘出“世界闻名”的原因,从而强化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写来绘制赵州桥,分组对画法进行简述,感受文中用词的精妙之处,展现赵州桥的特点。三、加强词句积累,打开思维空间大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无从下手,对写作有不同程度的畏惧之情。教师要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对授课模式进行优化,将读写科学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也能够做到以写促读,让学生不断积累词句,打开思维空间,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际授课时,通过双向互动和习作等,教师看到部分学生的思路极为新颖,但写作时却略显呆板,暴露出其词句积累不足的问题,所以教师要从思维的打开入手,将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获得不同的收获,一方面可以将其视野巧妙拓展,另一方面也能让其形成终身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喜爱的文章片段和古诗词进行背诵,不仅能让学生完成优美词句的巩固与记忆,还能让他们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回顾背诵内容中的修辞手法,使景物的描写更加生动,也使情感充分抒发。积累词句的同时,学生也积累了写作经验。
3.设计多元训练,落实读写结合
在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巧,改变以往凑字数的写作状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多样化的读写训练,让学生在仿写、缩写和扩写等不同的方式中对文本进行深度揣摩,同时也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表达时融入自身的风格与情感,感受到读写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在面对新知识时也能够带着热情去探索,产生一定的自信和成就感。为此,教师在读写的结合中要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完成对文本内涵的探索。
例如,在阅读《不会叫的狗》时,教师需要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对文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挖掘,还应在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能够在想象中完成童话写作,使学生掌握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在课外阅读与习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体裁的不同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挖掘。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从题目入手,鼓励学生思考:“不会叫的狗是什么样子的?”小学生根据自身对动物的了解和想象给出“它生病了”“它的嗓子不好”“妈妈没有教它”等答案,课堂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其次,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速读的方式看看“文中的狗为什么不会叫”,学生带着热情和好奇去阅读,也萌生了问题:“小狗很厉害,谁的叫声都能学会,但为什么就是不会汪汪汪地叫呢?”此时,借助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各小组扮演不同的动物,将故事还原,从而让学生明白“恒心”与“努力”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要“学有所长”。最后,教师巧用续写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设想小狗的结局,同时通过分享简述小狗结局的设计理由,使结局更加离奇和丰富,将读写结合有效落实。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将读与写巧妙结合,将阅读、思维拓展和寫作三者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探索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使其燃起持续的热情参与后续各阶段的学习,实现读写能力切实有效的提升。教师应对授课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让读与写的结合更加新颖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5):18-19.
[2]仝玮.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03):1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