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谢美娟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更别说爱劳动,会劳动了。为此,国务院、教育部以及***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都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措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在劳动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多措并举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实现劳动育人价值。
关键词:校园小农田;劳动教育;学科融合;劳动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总书记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那么,如何落实“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这个目标任务?笔者认为依托校园小农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能助力劳动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实现劳动育人价值。
一、转变观念,家校合力齐抓劳动教育
在当前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爱也不会劳动,即使是收拾文具,戴红领巾,系鞋带等最简单的劳动都要家长代劳,其根源在于还有很多的家长观念还没转变过来。他们认为孩子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就可以了,连最基本劳动也舍不得让孩子做,剥夺了孩子进行劳动实践的机会。
其实,需要转变观念的不止家长,还有学校中部分观念陈旧的教师,他们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如何让家长、教师转变这种重学习轻劳动的观念?除了通过传达文件精神结合一些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等相关案例让家长、教师明白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我们还可以邀请家长进校园与孩子一起参与到小农田的劳动实践中,如校园小农田的开垦、播种、灌溉、除草、采摘、分享等劳动实践。通过亲子劳动,让家长深刻领悟劳动能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及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还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价值,从而转变固有的劳动观念,积极配合学校齐抓共管劳动教育。这种观念的转变,必将使得家长把劳动教育的场所转至最基础的劳动实践基地——家庭。如此一来,孩子劳动实践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孩子得到更多的劳动体验,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实践,为学生们创造劳动机会
秦时《击壤歌》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学生不应只埋头读书而“五谷不分”,应进行劳动实践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我校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场所,为学生体验劳动创造了机会。学校根据班级数把劳动基地划分成若干个班级“责任田”,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根据班级实际给“责任田”起名字,并种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比如种植一颗能代表班级精神的树,种植适宜时令的鲜花、蔬菜等。
有了“责任田”,我们还需保障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把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节设立成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让孩子们有机会到“责任田”里进行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时令、二十四节气等知识,分组讨论想要种植哪一种花草树木、果蔬,待确定种植品种后再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如何选种、开垦、播种、移栽、浇水、除草等农作物的生长知识及管理常识。进行劳动实践时,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和监督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劳动中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三、活动激趣,让学生们爱劳动会劳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保持对劳动的热爱,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学会劳动,解决“以劳增智,以劳育美”的目标?
笔者认为,学校可以结合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及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譬如说,学校可以根据时令开展开耕节、夏摘节、秋收节等,如此一来,学生能切身经历每一个活动,能切实地体验到农作物生长的奇妙,感受节气的变化,还增加了劳动责任感。待秋收节后,学校还可以举行班级果蔬拼盘比赛,果蔬雕刻艺术展,爱心蔬菜义卖活动,班级烹饪大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们和家长们都兴趣盎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发朋友圈,让亲朋戚友对孩子的作品点赞,评选朋友圈人气奖等,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玩得开心,吃得幸福,更是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创造性的改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审美能力,也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学科融合,齐心协力创新劳动教育
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動习惯和劳动品质,实现劳动育人价值,单单靠每周一节的劳动实践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融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及知识背景来丰富劳动教育。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倡: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那么,怎样把各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以达到劳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呢?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可将课程中的节气与古诗词、习作课的观察、写心得体会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时,老师可跟学生拓展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让学生了解到种瓜种豆的时间,再购买种子进行播种,劳动实践写下自己的劳动感想,农作物生长时,老师鼓励或带领学生到小农场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等。此外,数学课的测量与计算,科学课的观察探究,美术课的写生……均可相机融入到劳动教育的课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科需要侧重不同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依托校园小农场,能助力学校的劳动教育。它不仅转变了学生与家长的劳动观念,增加了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还探索出了一条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劳动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岗.校园孝校农场实践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C].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