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4-08-31

陈艳红

摘要: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激励他们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自信心尤为重要,于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全社会要鼓励、帮助每一个家庭适时调整教育途径和方法,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重点从解决心理问题逐步转变成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最大限度预防、减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更好地引导、帮助他们成长,并在成长中逐步建立起珍爱生命、重视生命安全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融合策略

前言: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时,生命教育的渗透同样需要学校的积极推进,以及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配合,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和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延展到课下,形成利于生命教育开展的有利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生命教育模块的学习和引导,加强对生命的认知以及感悟,从而强化综合素养。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教育意义

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南》主要涉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5大领域及30个核心要点。其中,5大领域之一就是心理健康,其核心要点包括:社交与社会适应;情绪与行为调控;心理问题与援助支持。

《指南》针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领域明确:儿童小学生时期是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应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保持积极心理状态,了解并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增强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主动化解困扰,增强抗挫折能力,提升幸福感。

在对小学生逐级深入,教育他们深刻理解生命安全意义与价值方面,《指南》对不同学段的教育进度与具体内容进行了要求。小学阶段要通过基本知识介绍、具体技能训练和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生命与生长发育知识,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掌握自我保护、求助、避险与逃生的基本技能等内容;初中阶段则注重讲解原理和机制,深化学生认识,强化健康行为养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理解原理与规律,培养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高中阶段主要强调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和意义,以及发现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意义与价值。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策略

1.逐步磨炼小学生的挫折意识提升抗挫折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也与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学生遭受来自外界的压迫时,抗挫折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快速摆脱不良的心理状态,而那些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深陷于这些心理困境。同时,抗挫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这对每个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命教育视域下,磨炼学生的挫折意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很多时候都是在激发学生生命的顽强性,让学生有所经历,使他们进一步得到成长。在平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挫折、苦难形成理性认知,要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挫折与苦难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面对的一部分。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理性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要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善于从挫折、苦难中总结成长的经验,把苦难看成生命成长的营养品。再次,教师要适当为学生创造一些挫折,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抗挫折、抗打击以及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家长让学生体验一些生存训练,如室内生存挑战、户外生存训练等。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保护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和对苦难的接受能力。

2.创设心理健康主体活动融合生命教育

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教育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班级内部开展以心理健康模式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可以以生命教育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命教育主张珍惜时间,确保每一秒钟都有它自己的价值,这与心理健康理念中的部分观点具有一致性,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记录时间,比如在早上8:00-9:00之间,同学们都做了哪些让自己获得满足感的事情,以此类推,让同学们记录一整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在这一天的最后一节课让大家回顾今天的生活,看看是否有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领悟生命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记忆具有很強的遗忘性,因此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其加以引导,如在每天即将放学的时候或每周的最后一天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今天或这周所发生的事情,哪些是记忆深刻的,哪些事情对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长此以往,同学们会养成珍惜时间和反思自我的好习惯。由此可见,在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养保障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落实

心理教师应当积极学习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与理论,要更重视自身在心理干预中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在落实心理健康干预中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干预目标与生命教育目标有效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当重视自身在心理干预中的有效作用,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侧重于学科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隐性教育基础,端正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其次,学校方面也应当关注教职工群体的生命教育素养提升。学校一方面可以给教师构建相关学习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与互动分享生命教育的相关资源,进而提高教职工的生命教育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关注教师的自我提升,结合适当的机会为教师构建相关课题研究,或是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从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群体的生命教育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为个体各项能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形成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也是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教师要通过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认知到生命的可贵,从小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努力生活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思洁.论心理健康教育中推进生命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观察,2020,9(03):80-81.

[2]郑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J].政治教学参考,2017(27):90-9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