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柯尔克孜民族文化简述

时间:2024-08-31

摘要:柯尔克孜族作为我国三大史诗民族之一,吸引了众多民族文化研究学者进行研究,本文中笔者将通过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来源、民族信仰以及民族艺术形式三方面来简述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民族文化;民族信仰

一、民族来源传说

柯尔克孜的民族族名传说众多,现在普遍被大众所熟知与接受的有两种传说,一是“四十个姑娘传说”,在柯尔克孜语中,“四十”读作“柯尔克”,“姑娘”读作“克孜”,有关于“四十个姑娘”的传说具体情节也众多,有传说是国王有四十个女儿,也有传说是国王的女儿和宫女总共四十个姑娘,总之总共有四十个姑娘,她们来到一条河边,喝了河里的水就怀了孕,被国王赶到了深山里,之后她们总共生下四十个孩子,二十个男孩,二十个女孩,他们互相交配繁衍,柯尔克孜族就这样一代代繁衍了下来。另一种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大山里的人传说”,此传说具体情节也会有区别,但总而言之,在古代柯尔克孜族,叫科尔奥古孜,“科尔”意为“大山”,“奥古孜”意为“大河”,“科尔奥古孜”指生活在大山大河边的人们,后口语逐渐发生音变,为“柯尔克孜”,也有情节说就是指“住在大山里的姑娘”。

尽管这些传说具体情节不尽相同,但综合看可以推断出,柯尔克孜族最早是生活在大山里,山是水源,有山就有水,这就是柯尔克孜族的民族发源地,所以他们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被称之为“游牧民族”,在民间也有谚语“山是柯尔克孜人的父亲,水是柯尔克孜人的母亲”,体现了柯尔克孜人对山与水的深深的依恋与敬畏之情。柯尔克孜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现是在汉文史料记载中,被称之为“鬲昆”(坚昆),是“柯尔克孜”的汉语音译,后汉文中又出现了“结骨”、“契骨”等名称;到了唐朝被称之为“黠戛斯”;宋朝、元朝习惯称之为“纥里迄斯”(吉利吉思);清朝称之为“布鲁特”,现在我们都称之为“柯尔克孜”。

二、民族宗教信仰

柯尔克孜族的民族信仰众多,因地域、历史原因的不同,现如今有信仰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等,但柯尔克孜曾长期信仰萨满教,萨满教的世界观深刻地渗透到柯尔克孜民族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柯尔克孜萨满文化。萨满被视为人与神和人世间沟通的使者,他们以人的形式出现在民族中,帮助人民消灾祈福,祛病除魔,甚至能够改变神力。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哲学思想体系的一种原始宗教,其主要蕴含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崇拜等思想对柯尔克孜文化影响深刻。

在柯尔克孜族中对蓝色有着特殊的感情,蓝色意味着神圣的颜色,这源于他们对于蓝天的敬畏与崇拜,在柯尔克孜中有“祭天”的仪式。继苍天崇拜之后,其次是对山和水的崇拜,山是父亲,水是母亲,山是神秘又有灵气的,水是最纯净的,可以洗掉任何的污垢,能驱邪、治病、解毒等,因此也经常出现萨满用清水为病人治病驱魔的情形。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柯尔克孜族生活在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之中,但他们骨子里对大自然的依恋敬畏之情依旧很深。其次,柯尔克孜族的对动物的崇拜从他们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发现,由于他们最早生活在山里,自然他们的饮食少不了森林中的各种兽肉,但同时这些猛兽又是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构成威胁的,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对动物既崇拜又依赖的心理,动物在他们心中有神圣性,同时也是他们的保护神,有雄鹰、战狼、战马、猎犬、骆驼等动物崇拜,认为动物是通人性的。在柯尔克孜族中还有祖先崇拜的意识,因萨满教中的灵魂不灭观念,导致了其民族的祖先崇拜,这种观念尤其体现在丧葬仪式上面,人们认为人死之后,只是肉体的消逝,而他们的灵魂依旧存在,他们认为人来自于土地,最终要回归于土地,因此他们会选择土葬,保留尸体的完整性,这和现代汉人的火葬观念以及藏族人民的人死后让秃鹫食用尸体的天葬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祖先崇拜意味着萨满教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为他们从对自然的崇拜,转化到了对人的崇拜,这表明人与自然对抗的力量与作用在加强,在他们的史诗与传说中出现的很多英雄人物,以及萨满人形化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三、民族艺术形式

柯尔克孜族的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且艺术成绩不容小觑,最突出的表现在文学与音乐方面,文学方面着重表现为神话、史诗、叙事诗、民歌、民间故事、谚语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与社会风俗。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即兴编创词与曲的能力非常强,他们出口成章,能够即兴演唱的诗人与歌手成千上万。音乐方面主要体现在歌曲上面,有情歌、牧歌、叙事歌、风俗歌等,其中以爱情歌最为突出,这与柯尔克孜民族的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早期婚姻不自由,他们渴望自由的爱情,向往幸福的生活,反对封建制度的压迫,从他们的艺术作品中能够很直接地反观出柯尔克孜人民的生活。

正是柯尔克孜族的这些民间叙事诗、民间故事等,形成与发展出了艺术性极高的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作为中国三大史诗民族之一,其气势恢宏,堪称典范,内容与蒙古族和藏族的其他两部史诗不同,它讲述的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讲述了八代人的故事,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部充满戏剧情节的历史叙事诗,思想性、艺术性兼具。这部史诗不仅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宝贵遗产。史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汇总,是让世人认识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完整的《玛纳斯》共分八部,每一部独立成章,构成一个完整的史诗体系,其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戏剧性强烈,在艺术上臻于纯熟,它韵律和谐,节奏铿锵,语言流畅,以口头形式流传,由民间艺人传唱流传下来,具有民间文学和民间曲艺的双重性质。史诗《玛纳斯》的流传是柯尔克孜族一代又一代的玛纳斯奇与柯尔克孜人民共同铸就的,每一代的史诗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又会加入自己的编创部分,所以他们既是史诗的传承者也是史诗的创作者,通过一代代人的创作,史诗由简至繁,情节不断丰富,人物不断增加,艺术性日臻成熟。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民族风俗、人民信仰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他们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民族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深入挖掘,为人类揭开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面纱。

参考文献:

[1]郎樱.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2]郎樱.玛纳斯论[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3]胡振华.柯尔克孜语言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杨富学.古代柯尔克孜人的宗教信仰[M].《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一期

[5]迪木拉提·奥玛尔.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國柯尔克孜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第一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3

[7][英]约·费·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8]吴占柱.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9]贺继宏.西域论稿续编[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10][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王瑾鹏,女,1993年3月,汉族,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

课题项目: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HYJ2021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