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彭木养
摘要: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完善自身,培养学生个人能力,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贴近生活,促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根据前文叙述内容可知,语言和文字是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也能强化学生思考、沟通、归纳等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尤其要加强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应用,做到生活即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触摸春天》这一课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然后进行基础的语言分析,使学生对文章梗概有初步的认识。文章描写了一个视障女孩在触摸春天的过程中,不小心捕捉到一只蝴蝶,并且产生了深深的感动,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教师应该将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其次,教師可以让学生围绕“触摸春天”展开讨论,为学生安排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为什么女孩要“触摸春天”;作者形容视障女孩抓蝴蝶为“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里的“灵性”是什么意思,找到与灵性有关的句子。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包括扑蝴蝶、摘花、观赏春天等经验,然后以此为基础感受课文中女孩的情感,分析女孩的行为,并且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在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掌握语言建构的规律,然后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锻炼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学生可以将生活中与春天有关的情境与课文中的情境进行对比,然后分析课文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因材施教,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包括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观念,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采用趣味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各种语言和文学现象。具体包括问题导入、小组讨论、对话分析等多种方式。
例如,在《秋天的雨》这一课教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式和内容。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发育、思维发展的阶段,学生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并不全面和成熟。所以,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和学习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雨吗?什么季节会下雨?雨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境。一些学生会回答教师:春天会下雨,下雨之后有清新的味道。同时,教师可以配合一些春雨、秋雨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不同的雨景,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的雨”,然后思考课文表述的情感、描写的画面,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组同学之间交流秋雨带来的香味在课文中有哪些,并且想象秋雨里还隐藏了哪些水果的气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是什么意思。通过这种思考、讨论、分析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
3挖掘教材,培养审美与创造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道具,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利用教材中精挑细选的文章来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同时配合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可以欣赏文学之美,并在欣赏的同时可以创造美。
例如,在《少年闰土》这一课教授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叙述的内容,还要带领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和情感之美,使学生可以正确地评价美,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泛读文章,了解课文的梗概。然后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剖析每句话作者表述的情感和运用的描写手法。在课文中“我”听到母亲提起闰土时,脑海中出现了“神异的图画”,在“似乎看到了我美丽的故乡”这句陈述后,“我”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并且将“神异的图画”通过语言描写的方式构建出来。作者采用简练且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通过白描的手法给人直观的感受。学生可以根据作者的语言描述来想象所谓的“神异的画面”,直观地感受作者的童年,在体会简练的语言之美的同时,也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之美——童年的纯真美好。通过对优美文章的鉴赏和分析,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有所提升,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文章句子或写读后感,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可以不断进步。
4趣味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有效开展学习的前提。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幼儿教育过渡到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不是很充分。因此,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学习兴趣很容易降低,教师的教学自然就收效甚微了。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阶段的特点,通过趣味互动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开趣味教学。在上课之前,寻找相关的影视片段及记录短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观看结束后让学生写下心得体会,感知主人公在绝望的境地中永不言弃、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要启发学生:即使处于极端的情况也要去寻找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多媒体趣味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及教师的课堂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培养了良好的人生态度,提高了综合素质。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几个方面,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可以终身发展,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教师不仅要坚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还要做到因材施教,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同时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
参考文献:
[1]向波.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55-56.DOI:10.13525/j.cnki.bclt.202111017.
[2]刘家红.圈点批注,体验反思——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67-69.DOI:10.13525/j.cnki.bclt.2021110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