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娅
现在的中小学课程中,教师们面对的疑惑可能是写作课到底应该如何上,写作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事实上,教师们应该换一种角度或是想法:写作课,我和学生到底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因为写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靠“龙头猪肚凤尾”的万能公式去完成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是富有生命活力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荣维东老师提出写作的新概念,即写作是面向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任务情境,凭借书面或多种媒介手段进行信息传达和语篇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是重要的思维工具,是个人必备的社会生活技能和生命存在形式。他所提出的写作类型,包括学习性写作、实用类写作和文学类写作,其中文学类写作包括就包括创意写作,是指为娱乐、审美、鉴赏需要而进行的写作。谭旭东教授也曾谈到:“写作课与阅读课的区别在于,阅读课上,教师是一个领读者的身份,写作课上,师生都是作者。教师不能把自己设置为读者,不去批评、欣赏或是解读。写作课是创造的。”笔者认为一堂豐富饱满的写作课是有充分的写作任务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生活体验的一次历旅,是既能流利开口也能下笔顺畅的飞跃。这次选择了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单元“学写读后感”做出了创意写作教学设计的尝试。
一、解读课标,把握宏观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注(2011年版)(2020修订)》第四学段,是针对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做出的写作要求。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③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④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⑤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⑥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⑦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⑧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写作。
通过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及建议的提取发现,对每一年级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八年级下册的学生,我们可以有一下几个注意点:
①写作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②同时,写作不是空洞的,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直面真实写作任务,凸显任务解决意识,也就是“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③学生现有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与写作所需经验存在落差[1],“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很好地经历并体验生活”,要让学生及时积累生活经验,关注身边的大小事,学会记录,“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④写作不是完全独立的,“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⑤评价是对学生的反馈,强调评价关键处,“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壶盖、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对课标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把握单元习作要求。对八年级下册的“学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感”至少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是真正阅读过的书籍或是观看过的影视作品,正如教材上所讲“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
二、关注教材,明确单元意图
八年级下册“学写读后感”这一习作单元是紧接诗文的课文之后,这些诗文,能够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说明了,在关注作品内容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或是意图。教师在解读教材的同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将习作单元与课文篇章联系起来。在习作单元中,编者明确了写读后感的注意点:①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②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③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并且以《小石潭记》的读后杠提纲为例。这就说明了,课文与习作单元适应干紧密联系的,在课文的学习中就应该让习作的相关要求或是知识点潜移默化于其中。例如,这一单元中包括《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诗经》二首,《桃花源记》要在学习主要内容的之后,对“乌托邦”这种理想社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出世与入市的不同见解;《小石潭记》要学习描写景物手法的巧妙,也要思考情感起伏的原因以及情感与景物之间的联系;《核舟记》则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感受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并且能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工艺品进行分享;《诗经》二首既要感受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又要探索感情以及设身处地去理解这份感情,并且尝试自身进行创作。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后,感触是最深刻的也是最直接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因学而教,也就是要把握学生的学情,学生自读理解和教师的精讲有机结合,做好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此外,八单元下册的“学习读后感”的习作单元是比较开放的单元,这位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备课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本单元重点在“感”,所以写作单元中提出既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写观后感。在写作实践中,有三方面的选择自由,即“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就你毒功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3]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我们可以明确一下几点教学要求:
①任何写作都是有具体情境的。在这堂写作课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创设恰当的情境。值得一提的是,郑桂华先生提到,“情情设置”与“学习任务”的区别在于内涵。情境设置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习内容,指向的是局部,是课堂中的某一环节。但是有学习情境不一定就属于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会将整个学习过程“情境化”。即在一项学习任务中,情境不仅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还是学习任务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4]
②同时,写作不是空洞的,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直面真实写作任务,凸显任务解决意识。[5]③感受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有的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有的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
④将写作实践中的“提示”融入到设计当中。
⑤要学会表达,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与此同时,荣维东老师曾提出的写作教学的关键要素包括学生、任务、支架,六个环节包括学情探测、人物分析、核心知识、支架搭建、起草交流、经验反思。基于以上做出了以下的情境任务设计。
三、创设情境,直面写作任务
将全班按实际情况分成两队人,分别是影视作品和书籍代表团,团内成员要准备若干作品的发言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言,每位成员发言完毕,评委打分。教师可加入任意一方成为该团成员。比赛准备前,教师应该联合语文课代表或是班干部准备具体流程,准备比赛材料,赛制,主持人等等。影视作品获胜者,本学期课上课播放三部电影,书籍获得好评者,教室开放图书角。创设这个情境,贯穿课堂首尾,让学生获取材料的灵感,获得谋篇的灵感,获得写作的灵感。课堂结束后,让学生提交读/观后感,不限类型。
(一)搭建任务支架
语境:以辩论分享会的形式展开,以一部作品为例,你认为是“影视作品”还是“书籍”带给你的印象更深?
任务:说服你的对手,发表自己的观点。
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深入了解作品,了解不同媒介形式所传达的感受。
读者:同班同学(针对与自己持相反觀点的人)
荣维东老师提出的“交际语境写作”包括:真实的或拟真的言语交际语境,即包括读者、目的、体式、语言等交际语境要素,将写作者看作是“写作主体与外在社会语境”之间,主体与外在真实生活世界、精神世界以及社会文化世界之间,一切的意义建构和交流的写作。”,交际写作是具体语境下的写作,是一种读者导向的写作,是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是一种功能性写作。这一任务式支架设置了具体的语境,提出了真实的任务情境,即为辩论而准备的材料,教师创造的交际语境,解决了“为什么写”“谁来写”“为谁来写”这些写作对象、写作意图等层面的问题。辩手能激起学生的身份意识,赋予赢得辩论赛的重要角色,激发学生积极查找资料的行动力。
(二)搭建图表支架,整理思路
建立图表支架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思路,通过整个学生点式结构思维到图表式结构思维的过程,学生既要有观点又要有如何说服对方的清晰思路
(三)提供言语支架
对方辩手你好,我认为“影视作品”/“书籍”更人印象深刻,它的主要内容是...它给我的感触最深的地方在于它的....原因如下...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综上...
(四)提供元认知支架
可从内容,表达,速度,整体表现,质量等等方面。
评委评价:
教师评价;
团队自评:
团队互评:
参考文献:
[1]陈磊,荣维东.写作教学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语文教学通讯,2019(17):67-70.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温儒敏, 2011.
[3]温儒敏.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 M ]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郑桂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7(03):9-12.
[5]魏小娜.真实任务写作三重奏[J].中学语文教学,2018(11):33-3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