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时间:2024-08-31

蒋慧金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新时代的中年级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既要更新教育理念,也要找出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总结经验得失,积极采取更多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综合能力,真正构建出活跃、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对于认知能力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较为吃力,所以,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采用有效引导教学策略,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占据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而非“教”。然而在当下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你听我讲”的填鸭式教学依然活跃,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重点知识和概念,剩下的就交由学生自己练习和理解,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其主体性难以发挥,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遭到限制。

2、教师教学理念功利化

部分中年级数学教师更加注重教育目标的达成,这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填鸭式”教学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此模式下,教师注重“教”而非“导”,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愿去思考、不会去思考,最终限制其思维发展。

3、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

小学数学课本大多数篇幅都在介绍一些公式、概念等,教学范围十分狭窄,且在课程中严重缺乏生活内容的导入,以至于学生在获得知识后无法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也无法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有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生活元素的导入,也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学生难以实现“知行合一”。

4、教师的课堂组织手段單一

当下中年级数学教学流程十分模式化,表现为新课讲解、课中巩固、课后练习等,课程中缺乏情境教学、合作教学、游戏化教学的导入,教学模式固化、单一化,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的热情。因而,教师要及时认识到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教学模式,赋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数学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元化。

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营造轻松氛围

为了将引导教学策略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应让课堂上充满学生踊跃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声音,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课堂上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这是在课堂上使用有效引导教学策略的必要条件,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轻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在教学课堂上勇于探索未知的知识,大胆说出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真实想法,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融入课堂的学习和交流中,使数学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场所,让有效引导教学策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因为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认知能力,在辨别许多事物上容易出错,所以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地引导让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思想更规范化,将过去被动学习的方式转化为自主学习,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此外,提问的方式也能让学生沉浸在数学问题的思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得出数学答案,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对采用有效引导教学策略的数学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及时表扬在课堂发言或提出意见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参与课堂讨论的信心,这也是对学生有效引导的重要策略与技巧方法。

2、引入先进技术

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先进技术,利用互联网的直观性、多样性特点,创新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大都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展示提高教学效果,但取得成效有限,且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图片和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有条件的学校可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创新课堂交互模式,由学生直接操作先进设备,创新教学模式。

以“图形的拼组”为例,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绘制、拼接、改变不同平面图形的形态,深化学生对各类图形的认识,为后续图形性质分析奠定基础。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图形,布置图形改变任务,如要求学生将图形划分为相同的三部分或将多个图形拼接为三角形、正方形等,学生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通过手指拖拽等方式,调整图形位置,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仅负责布置任务、控制课堂进程,学生自主进行图形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中,知识内容繁杂,且衔接低年级与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为提高教学实践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既可巩固低年级知识,又可为高年级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思维导图是利用图形工具描述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点间建立联系,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记忆。

以“小数加法和减法”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方式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重点,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例如,某学生将“小数加法和减法”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绘制三个分支,分别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并在每个分支后写上对应的知识点。如“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对应两个分支,分别为“小数运算与整数运算定量相同”“加法交换律a+b=b+a和加法结合律(a+b)+c=a+(b+c)”。

4、结合日常生活

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直接反映数学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点和着手点。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增强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为以后的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我是收银员”的情景模拟购物活动,将一些生活中常用到的物品明码标价,例如,毛巾12元、牙膏6元、牙刷3元、书包30元、铅笔2元、铅笔盒10元、面包3元、雪碧8元、冰棍1元,奶糖15元,等等。老师扮演购物者,学生做收银员,通过不同物品的组合,计算所需要支付的金额,如买3条毛巾、1个书包,需要支付多少钱?计算公式为12×3+30=66(元)。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做出的优化主要就是要以学生为主,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优化教学,如此才能保障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参考文献:

[1]程韩.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9(10):19.

[2]王庆祎.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9(1):1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