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郝小丽
摘要:在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不仅学业优秀,更要身心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在一线具体工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特对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成因;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一方面使一部分人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当今的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是目前造成各界就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和数据表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波及到本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小学生。
一、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一)厌学
这是当前学生中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年级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课业压力也越大,厌学的问题不光出现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也表现出厌学的情况。对学习不感兴趣,冲动,放纵,在课堂上精神不集中,做练习粗心大意,有些学生还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旷课、请假等。
(二)逞强
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就会有这样的心理,表现出自高自大,爱出风头,喜欢支配别人,爱讲排场,好面子,遇到困难不愿面对,不过这样的学生大多喜欢集体事务,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三)自卑
这样的学生大都是因为家庭或自身学习成绩差等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明白自己家庭的状况,比如父母离异,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等。而这种自卑心理往往很难摆脱,甚至会一直伴随其将来的学习工作和走向社会,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主动出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摆脱自卑的心理。
(四)叛逆
有些学生在家里被当做小皇帝、小公主,父母过于溺爱,让学生养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喜欢和别人对着干,老师说东他偏往西,不具备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做事情全凭情绪,抗打击能力较差,也不接受任何的批评。
(五)享乐主义
互联网时代,学生轻而易举就能接触到很多信息,面对花花世界,一些未经世事的学生很难抵挡住社会上的诱惑,甚至认为读书不再那么重要,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爱攀比的心理也滋生起来。
二、小学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或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所以,我认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肯定生活和学习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里。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常常看到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或者做生意而没有时间照顾教育孩子;或者只顾自己享乐,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过于严厉,经常体罚学生;或溺爱孩子,经常满足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等。如此种种,都会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身心成长是非常关键的要素。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良莠不齐的信息常常会让那些辨别是非能力弱的学生接受和效仿。比如,效仿电影、电视中的人物打架;看到一些電影中的超级英雄,这些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出来的超级英雄,很容易成为小学生追逐模仿的对象;看到一些年纪不大的文盲可以利用各种渠道获得成功,让其以为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也能获得成功;如今的一些偶像剧、爱情剧和穿越剧更让不成熟的学生分心。总而言之,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跟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三)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
由于学生处在儿童期,当遇到麻烦时会依靠成年人,因此,听话是他们的标签。而小学生在知识经验的累积的过程中,身体开始发育,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不再是一个儿童,更像一个成年人。不光个头长高了,而且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他们充满好奇心和幻想,想要像大人一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拥有和成年人相同的话语权。然而,许多家长和老师还是低估了他们刚刚形成的成年意识和自我意识,对其带有自我主观意识看问题的状态理解不足,还是保持原有的思维状态,习惯把他们当孩子看待,只看着他们天真的一面,还是要他们听话乖巧。这样的心理落差使学生与成人形成了“隔阂和代沟”,这是引发学生叛逆、厌学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
三、小学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方法
(一)让学生辅助管理班级
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喜欢自己掌握主导权,喜欢表现自己,因此,教师莫不如顺水推舟,把管理班级的权利下放,在一定程度上交给学生处理和管理班级事务。比如,通过轮岗制,委任不同的学生担任体育委员,纪律委员等,让其组织班级同学参加运动会,还包括维持班级的课堂纪律等事项。给学生提供发挥能力的平台,让学生成为班级主导者。一改以往班主任一把抓的管理体制,打造人人都有参与感的班集体。
(二)老师要以身作则,知行合一
学生每天都会观察和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尤其高段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就会更加关注老师的言行,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严于律己,注意细节,做到知行合一,给学生做正面的表率。如果老师不能做到勤奋努力,道德高尚,那学生也会效仿老师,变得怠惰不上进,功利自私。老师就像学生的一面镜子,言传不如身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们都是喜欢参加课余活动的,在我国的教育史上课余活动也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在活动中让师生的关系更融洽,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排解逆反、厌学等情绪,倡导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团队意识。比如,可以开展辩论会、篮球赛等活动,既能让学生之间产生合作意识,又能增加竞争性。我曾经组织过多次辩论赛,这个活动非常锻炼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团队意识,通过观察发现,在前期的准备阶段,一个团队的选手之间从很少沟通到后来无话不谈。在辩论比赛阶段,选手们又能互相配合,互补不足,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还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舒缓了学生的课业压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习和生活一张一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四)开展心理辅导课程
可以适时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增加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五)广开言路,保持师生交流畅通无阻
高段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低年级的学生会有很大的不同,不会再那么的张扬和外放,更加愿意隐藏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想法,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愿意进行交流。我在多年的小学学生教育中,通常会引导学生运用写日记等形式表达心情,还可以和老师打电话,可以面对面谈心,老师也能适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遇到的困难,把问题尽量解决在初始阶段,同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对自己负责,并敞开心扉接纳他们,做学生们最坚实的后盾。
结语
小学到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性格也在逐步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性,时刻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其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总之,当前的社会发展变革迅猛,小学学生面对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心理问题也会不断变化,五花八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老师有耐心、细心和决心,遵循学生的心理特性,运用一系列的辅导方法,相信不论学生多难管理,也一定能顺利帮助其迈过这一阶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