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分析

时间:2024-08-31

刘素容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专注于课堂,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当小学生具备了科学的、高效的观察力后,他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历,当他们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的阅历就会变得更加丰富,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出更好的作品。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观察能力;策略

观察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感官,能够在瞬间将所看到的一切都变成自己的感觉,换句话说,人类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进行着交互,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而这其中的信息量和质量,则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得到。所谓的观察,指的是对声音、图像、味道、温度等的感知与判断。小学阶段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因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观察力的内涵

观察,从心理的层面而言,是持久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主动对事物进行知觉的过程。观察需要思维的参与,助力于认知事物,所以,观察也有思维知觉的称谓。所以,观察并非只是肉眼单纯地去看,还需要进行认知与思考,这样才是有意义的观察。思维与观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时候,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与思考。在观察中,教师还要确定好观察角度,而后选择适宜的观察点,并做好观察顺序的考量,进而更好地对目标事物进行高效观察与认知。思考与认知是观察的主体,也是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除了教授学生正确且高效的观察方法以外,还应该注重观察中与观察后的思考。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应当有两个层面的观察,一种是审美性质的观察,一种是现实性质的观察。其中,现实性质的观察更多是准确、科学地从客观的角度认知目标事物,并得出目标事物的准确认识,能够对其进行说明与解释。这一层面的观察需要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对事物的成因、用途、构造、性质、种类、形态等内容进行认知与探究,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进而帮助个体形成准确且全面的认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因兴趣而进行一项活动时,才能忘我地投入其中。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时期,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生涯,对一切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非常有益于教学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当前年段学生的特点,有效引导小学生观察感兴趣的知识,进而唤醒学习欲望,小学生在探究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中,体会到通过观察而了解外界的乐趣,这也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体会到事物中蕴含的情感,让其在不断观察与思考中获得观察力的锻炼与提高。例如,《猫》这篇课文,其中细致描写了猫在满月时的可爱之处,刻画了猫的古怪性格。这便是作者通过长期仔细观察所发现和体会到的。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正式教学前,语文教师可以先安排小学生对周围的小动物进行细致又耐心的观察,使他们的观察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在课堂上,小学生分享自身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观察心得的有效交流,打造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对观察仔细、认真的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其他学生予以鼓励。在课堂中完成了课文导入并讲解完课文之后,询问学生作业与本课文有何关联,学生表达出了作者与自己都进行了细致与耐心的观察,若不细心观察,则难以发现小动物不常做出的动作。小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小动物做出不常见的动作,既满足了好奇心,锻炼了观察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当前的课文,进而产生轻松、简单的学习之感,促进其形成文章阅读自信、语文学习自信,产生喜欢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顺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顺序,才能让学生的观察更有效,体现其意义。首先需要语文教师把观察顺序的重要性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意识到观察顺序的意义,并促使其被好奇心驱使,投入到相关观察能力的锻炼活动中,以发挥其自觉性、积极性。“留心之下,处处皆学问”,只有以正确的顺序去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并记下观察所得,才能逐渐提高观察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语文教師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讲到钱塘江大潮有先后次序,首先是大潮来临前,而后是来临时刻,再就是来临后,作者通过先观察潮前,再观察潮时,最后观察潮后,才能写出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的文章,才能把大潮到来前、到来时的波澜壮阔很好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感觉犹如身在潮前。在讲解时,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播放钱塘江大潮来前、来时、来后片段,让学生观察,并落于纸上,而后再以所产生的感受与感悟体会作者当时的仔细观察与观察后抒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学生以自身体会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便是对课文的深入感知,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如此震撼的钱塘江大潮,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为何能够给读者带来这样的感受?”小学生通过这一问题领悟到了观察顺序与观察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了写作需要以积累和观察作为前提。除了课堂教学的引导与教授,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平时给小学生布置一些观察小任务,从家中小物件到风景,再到人物,而后通过有效的激励促使其积极性被有效激发,进而逐渐形成观察的兴趣、习惯,以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掌握观察方法

小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能够通过有效观察产生积极的反馈效果,更乐于观察周围事物,以避免错误观察导致事倍功半的情况。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与引导,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正确观察方法的益处。例如,在教授《咏柳》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要在课前让学生观察寒冬中柳树的样子,而后观察春天来临之时柳树在乍暖还寒的环境之中逐渐伸展枝杈、生长新叶的过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体会“碧玉妆成一树高”所描绘的景色,把古诗映照在现实之中,进而产生深刻的体会。学生提前对季节与柳树进行正确的仔细观察,再理解这首古诗就会更加轻松且简单,也正因为有了提前观察,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古诗,使学习氛围更加热烈、浓厚,这更促使小学生全情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并进入高效学习中,也会在正确观察中逐渐养成观察事物规律的良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极为重要,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助益自身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用有效的观察力培养策略,以多元化的手段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广秀.小学语文课堂多元互动式教学法实践分析[J].新课程,2022(01):40-41.

[2]胡海波.基于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J].新课程,2022(01):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