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易长生
摘要: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新時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水平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是践行初中历史教学新内涵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是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
要学好历史必须掌握核心素养,才能更准确、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这也是作为一个后辈去研究前人历史必须具有的敬畏之心,只有深怀敬畏之心,才能真正触碰到历史的核心部分;还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科学地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思维。因此,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的背景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题展开论述,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整个课堂就像“众星捧月”,“月”就是老师,即课堂中心是老师,学生只是随波逐流跟随大众一起“簇拥”教师而已,初中历史教学传统课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无法感受到以自己作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自然缺少了课堂参与感和学习兴趣。长期以往,整个课堂都呈现枯燥、呆板、机械的现状,学生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迫学习,只有老师拉一下才会动。此外,许多学生在学习不同时期的历史时,容易将自己平时看的野史和文艺节目里的历史现象和教材中的内容混为一谈,造成学生缺乏判断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还会降低学生记忆力,直接影响了历史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阻碍初中生提高他们的基本历史素养。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科目多,且面临中考,导致他们课外阅读量少,很难依靠课外途径有效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此外,很多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就不高,他们执着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那是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弃,孰不知,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不适合新时代的教学,甚至还可能将教学推入难以提升的“深渊”。不仅是教育模式,他们的教学理念也有问题,教学只为了提高成绩,根本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内容,也不会在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他们从头到尾就像在流水线工作一样,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希望学生能够“合格”就行。
以上的问题都阻碍了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发展的步伐。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具体策略
2.1提取教科书的人文内涵
初中历史教科书包含了很多充满人文内涵的内容,学习这门课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还能让人文精神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我们都熟知的历史,它是一门涵盖许多方面(如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和科学技术等)的人文科学,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我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如善、仁、爱、革命主义、家国情怀等品质和思想,让学生在思考历史问题时能充分了解人文角度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博物馆、遗址或革命烈士纪念碑,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感知革命精神和人文精神,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历史课程的一个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例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1937南京记忆》的纪录片,吸引学生注意力。1937年的那六周,是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然后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日本人始终掩盖历史,不愿意承认对南京人民进行了屠杀?由此导入新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中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痛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与迫害,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积极意义。通过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牢记历史,参与到历史事件中来,有利于切身体会,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养成“吾辈自强”的思想意识。
2.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也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寻求新的发展。因此,历史是我们探索和认识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历史典籍是由古人记录形成的,带有历史的痕迹,穿越百年、千年。从古到今,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所以这些研究理论得以幸存下来。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仔细研究这些文本,提取文本中最客观、最真实的部分,以此分析历史的原始来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历史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历史研究不应局限于相关科普读物。一般来说,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要因为其好看、剧情精彩就相信真正的历史就是这样。如果对这个故事感兴趣,不妨自己翻看一些专业资料和书籍,可能会有新的见解,而看似荒诞的历史传说,虽然夸张成分很多,但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总会有真实的历史依据。
一个事物的发展囊括了过去、未来和现在,我们通常研究过去的历史,是为了给现在的我们和未来的后人一些警示。由此可见,过去的历史与现在、未来的后人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历史事件必然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的评判必须考虑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其个人经历、历史学家的评价,不能仅仅用“好”“坏”来评判功过。
2.4积极参与课外实践
知识内化后,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检测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除了平时的考试,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设计,比如写历史文章、历史调查活动、创作历史手稿。
例如,在学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结合所学,以“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为主题,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小论文;在学完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内容后,我提议学生办一期有关中国社会变化主题的手抄报,并进行小组评比,有的学生在手抄报上刊登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和美术”“中国现代音乐和电影”“畅谈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想象”等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观。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布置的,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外,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为自己作品择优选取而付出不懈努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重要的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深化教学,和学生共同开启历史教学的新进程!
参考文献:
[1]茅正芳.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8):63-64.
[2]胡新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和深度教学策略.读好书,2021(32):51-52.
[3]者莉莉.试述培育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践[J].新课程,2021(6):31.
[4]连式霞.浅谈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神州,2019(18):1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