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孙普英
摘要: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是全面贯彻因材施教思想方法、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基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课堂教学
引言: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会得到提高,这时,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已无法满足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分层过程中设置定期流动,注意综合分析学生的接收能力、知识水平,然后重新进行分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分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阶段,是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关键时期,其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在常规的初中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对课程教材、教学进度、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进行统一化管理,这样课程建立的基础是要求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理解及表达能力是一致的,显然与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相违背。
同一班级内的学生数学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将分层教学理念引入到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去,不但能够让所有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点,还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所在层次中的最佳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考虑到每名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展开符合因材施教的发展规律。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课程目标制订出高效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能力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初中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掌握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表达能力,科学设定学生分层,才能达到分层教学的预期效果。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分层计划,而不是仅按照自身偏好或学生成绩进行简单机械的划分,真正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到分层教学。数学教师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把学生划分到不同学习小组,积极引导学生来开展教学。学生分层和分组不能流于形式,要及时动态地创建学生学习档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分层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所成。
具体到初中数学分学有层教学中,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进行打分,依据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层次划分。第一层次是基础层,即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基礎教学内容,比例占20%;第二层次是中间层,即学生数学基础一般,学习主动性一般,但具有较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比例占60%;第三层优秀层,即学生数学基础好,学习积极主动性佳,且学习态度非常端正,比例占20%。对于学生分层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但不能出现断层现象。任课教学对学生分组时,各层选择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可采用1:3:1的比例方式,选择第三层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组长辅导组员建立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以期实现各组成员都能够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根据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知识点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数量多且具有抽象逻辑性。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所需要掌握的章节关键点。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层的情况将一节课相应的知识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主要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点,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并理解;第二部分是综合部分,主要面向中间层和优秀层讲解教材中涉及多个知识点之间的交叉,确保中间层学生能够解决综合运用;第三部分是拔高部分,主要面向优秀层讲解教材知识点在现实中的应用,确保优秀层学生能够拓展延伸。
以人教版《几何图形》这节课为例,这节课主要讲解的内容是各种各样物体的几何外形,根据物体外形研究几何图形。任课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知识点,从而对课堂内容进行分解。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让所有学生知道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圆锥、圆柱、棱柱、棱柱、球等;第二部分是综合部分,让中间层和优秀学生能够根据几何图形的平面展开图通过空间想象还原出几何立体图形;第三部分是拔高部分,优秀层学生能够折叠出或者收集到能够反映几何图形的物体。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平行线及其判定”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了问题:“通过学习平行线的相关概念和定义,你能用自己的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平行线吗?”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及时鼓励。然后针对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观察幻灯片中出示的图片,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由此你能否推断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在这种问题情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回答问题时有效探究所学知识,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科学合理地布置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积极灵活运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也要融入分层教学的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既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布置生活化的数学课后作业,这样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这样的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维持长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结论: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关键时期,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由于学生在认知、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差异,导致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关注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个体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能力、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和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善卿.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21-323.
[2]印海梅.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1(20):60-61.
[3]聂春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6):80-81.
[4]陈炳森.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4):64-6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