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雷芸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一般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后开设得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职学生素以文化理论较差、理解掌握速度较慢、偏好动手实践。其培养目标定位在具备会计及相关岗位所需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初级会计专业人才。结合这些特点,教学设计及过程都应突出实践和技能地培养。
现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成本核算实务》教材中的“加权平均法”进行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并实践。
该教材分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两大篇,特点为少于理论介绍、突出操作实务、工商业成本核算流程均完整清晰。(一般的《成本会计》教材都侧重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商品流通企业的只做简单介绍。而中职学生的就业服务对象多为小微企业,其中商品流通企业又占了很大比重。)
加权平均法是发出存货计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又进一步分成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该教材第二篇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的“批发主营业务成本核算”中重点应用了这两个方法结转发出商品的销售成本。其在实践中被工商企业广为应用于发出材料、商品的成本核算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实践,无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都大有好处。
该课既是专业理论课,又是技能实训课。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要慎重考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兼顾技能的训练,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会计工作的情境和职业氛围。
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加深了解两种方法的计算、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及两种计价方法的对比和选用。
1.知识目标:清楚的区分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情况和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及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该方法的计算在中职《财务会计》课程中学习过,所以本课定位为复习加熟练掌握。)了解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过程及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该方法计算过程较复杂、难度大,为本课的新授理论知识点,只要求学生了解其计算过程。)
3.情感目标:能够设身处地的体会会计人员成本核算工作的状态和流程,能够身临其境,将学习融入到实践过程中。
1.教学重点:两种方法的对比和区分;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两种方法下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及比较。
2.教学难点: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过程和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
1.提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好空白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账页。
2.课前由教师登记一张根据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题目及计算结果的库存商品明细账。
整个教学过程由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总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组成。其中讲授新课为主要环节,包括理论学习(用时约1个课时)和实际操作(用时约2/3个课时)两部分。
1.复习导入环节
采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上次课学习的两个计价方法:个别计价法和先进先出法。导入本课内容:从特点、计算及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方面比较式地学习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并事先告知学生要完成本课设置的三个任务。
2.讲授新课环节的理论学习部分
首先介绍加权平均法是一种通过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来进一步核算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进一步分成全月一次和移动加权平均两种方法。
其次从两种方法的名称上依次引导学生回答出它们的区别,并提示学生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然后通过课件一一展示出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特点,再对比式地依次列出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特点。此处对比式地学习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区分。对于较难理解的地方,通过简单解释后告知学生在后面计算和实操环节中来详解。比如: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可采用顺算或逆算成本的方法定期结转销售成本。在此阶段只解释顺算、逆算的含义和适用情况,后面计算环节会在教材给出公式的基础上增加顺算、逆算的方法介绍,并由学生来练习。
理论知识的讲授重难点在于两种方法的计算。
(1)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
因考虑到之前学习过,所以第一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回顾基本的计算公式。
第二步,依次列出顺算法和逆算法下的计算步骤和公式。顺算法下先根据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发出存货成本,再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逆算法下则是根据加权平均单价先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再倒算出发出存货成本。
第三步,布置本课要求学生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根据例题题目,由学生自己分别进行顺算法和逆算法下的计算练习。练习后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演板。据此简单讲评。
(2)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
第一步强调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特点,每收入一次存货即要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
第二步,讲读计算公式及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区别。
第三步,布置本课第二个任务:同一个题目,由学生配合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出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全部计算过程。
3.讲授新课环节的实际操作部分
布置本课第三个任务:根据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
(1)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首先突出强调该方法下登记的明细账采用定期结转的方式,发出存货成本只在月末集中登记一次。因之前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实训过该法下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所以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的例题题目和顺算成本的计算结果来登记。
在登记过程中采用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互助的方式。
(2)移动加权平均法
因登记难度较大,利用教师课前登记好的明细账作为教具,课中展示并一一讲解,学生跟进模仿式登记。
最后展示学生登记的两种方法下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并点评登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总结环节
通过学生对比同一个题目两种方式下明细账的登记结果,实践回归到理论部分,重申两种方法的特点。再次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和重难点。
5.布置作业环节
根据某批发企业当月购进和销售情况,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顺算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成本,能说出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步骤,尝试计算过程。
(见表1)
将本次教学设计运用在同年级几个班的实践情况来看,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了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及其账簿登记、完整清晰的了解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及其账簿登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例题演示环节更是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积极参与性,对难点的理解也超出了之前的预计。
表1
纵观整个教学实践,对比式教学方式和任务引领是主要亮点:
1.采用对比法展开两种方法的学习,从特点、适用情况、计算和库存商品明细账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强化学习的效果。
2.采用任务引领的方式安排教学。课前先提示学生本课的三个任务,让学生有准备且教学过程中参与度高。同时还训练了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
3.采用课堂练习法完成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例题的讲解;在难点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教学中采用演示法;库存商品明细账登记训练中采用示范、指导及情境教学法。在创设的情境下,教会学生从企业会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完成核算工作。
4.设问法及举例法贯穿教学始终。
5.任务完成后,通过学生演板、描述及自己总结的形式将实践结果回归到之前的理论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6.总结部分将任务的完成情况与知识的学习效果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还需要弥补什么,以此进行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地区分两种方法,包括特点、计算及其明细账的登记。最难掌控的是学生练习和实操的过程和时间。这就需要教师事前准备充分,事中根据学生实情设计教学适时把握进度,在适当的时机临时暂停,对于重点性问题进行解答和示范。在实践后反思,若此课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附图:学生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