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家园共育”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4-08-31

张双姣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沟通,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家园共育”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模式,其自身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最大限度的利用多方资源,实现了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本篇论文立足“家园共育”运行实际,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尝试提出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合作共育模式的实现路径,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水平直接关系着幼儿自身的成长发育,在塑造幼儿健全的性格和品行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幼儿教育将重心主要集中在了幼儿园的在校教育,忽视了家庭力量的参与,在效果方面还差强人意。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家园共育”概念被提出和应用,极大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家园共育”的概念和特点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和幼儿园互相配合,互相沟通,建立起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从而达到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和谐、一致、互补的教育作用”。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单靠传统的幼儿园力量,已经很难承担起幼儿身心教育的重任,需要充分引入家庭教育资源,通过调动家长资源,进而开创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从“家园共育”模式的概念看,可以看出这种教育模式存在如下几个特点:家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具有同源性,其目的是将两种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和衔接,围绕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的核心目的,开展诸如活动平台搭建、教育效果延伸等诸多措施;家长也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幼儿品行和习惯的培养都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和教师形成良性、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在互通有无中全面掌握幼儿的成长信息,并为下一步采取的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家园共育”的实现路径

家园共育,顾名思义,都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采取措施推进幼儿教育的开展,在这一宏观框架和思路下,家庭和幼儿园要各司其职,发挥自身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在家园、师幼的共同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家长均作为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家长应该深刻认识家园共育模式的本质和实现路径,在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的基础工作基础上,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课堂教育的有机融合,比如幼儿园教师应该经常性的走访孩子家庭,实现常态化的联系,与家长保持良性的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纠正孩子的两面性行为。在活动创设方面,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趣味游戏,通过游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爱。家长更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与教师沟通,认真听取教师对孩子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发现孩子特长和兴趣的基础上,创设发挥其特长的环境和条件,并给予其展示的平台,让孩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家长应该充分发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对于幼儿成长和身心发育而言,其受教育的环境绝非单纯指幼儿园。相反,幼儿在家的时间甚至已经与在幼儿园的时间相当,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教育家兰迪罗尔夫也曾对千万的父母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人父母的成功是你能为自己的未来所做的最好的投资,也是你最富有创造力行为,它能给你带来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也是你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形象的说明了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基于此,作为家长就应该从自我做起,注重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作用。首先,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广大家长在实际生活中,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并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其树立标杆。其次,要注重向孩子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这种传授应该是有意识的,针对孩子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重点的开展说教和教育,帮助孩子摒弃错误理念和行为,养成良好行为模式。最后,家长还应该通过日常小事向幼儿传授知识,实践证明,孩子对于生活中的小细节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比如乘坐公交车时,鼓励孩子为老人让座;在做家務过程中,鼓励孩子主动参与,为父母分担,加速幼儿的心智成熟。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有着幼儿园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家园共育的创新发展方向,即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已经有所实践。

(三)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同步化

在“家园共育”模式中,家庭和幼儿园作为教育的两大场所,其追求的教育目标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只有实现了这两个主体教育目标、手段、思路的一致,才能最终保证教育质量的高效和优质。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这是实现家园共育模式的关键和基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性功能,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核心、家庭教育积极参与的完整的教育网络,使得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理念上实现高度的统一,结合实践开展家园联系,比如采取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册等措施,实现教育的同步化。这种联系方式具有非常多元化的特点,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形式,比如在家长接送孩子之际、家长半开放日、通过打电话沟通感情,还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留言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密切家长和教师感情联系。通过这些措施,让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取得一致理念,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

三、结语

“家园共育”模式是新时期开展幼儿教育的创新思路,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园共育”模式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唤醒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热情,为幼儿园献计献策,使幼儿园与家庭融为一体。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言传身教和积极参与作用,协助幼儿园完成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最终形成教育合力,更加高效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家园共育”模式实践推进过程中,各方主体还应该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始终用创新的思路和措施推进该项工作,才能实现此项工作长期向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