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4-08-31

刘迎珍

摘要:伴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因为小学数学的教学难度相比于小学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和积极性,并且在数学教学方案上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措施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另外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小学数学教学为根本,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从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转变为核心素养。为落实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理论,注重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但部分教师思维观念出现偏差,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識,使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欠佳,需优化教学策略。

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从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目标角度来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无可撼动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学生的认知启发,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由此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知识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对知识内容、难度的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确保数学知识的魅力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目标。

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优质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要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引导,让他们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因此做好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就变得至关重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为了进一步完成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教师需要以他们的认知兴趣为核心进行教学环境创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前导入模式由此出现。笔者之所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因为其资源丰富、形式新颖,同时还能让数学知识、问题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出现,这种可以集多种效果为一体的教育技术仅此一种。如在《轴对称和平移》的课前导入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兴趣,笔者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许多幅图形画,其中包含了轴对称图形、非对称图形等。之后,笔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最喜欢的一幅画”投票。接着,笔者会将投票结果前三名的画(都是轴对称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进行观察,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在这种导入模式下,学生首先会因为以自主兴趣为基础的投票而产生主体意识,而且他们的投票行为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之后,他们会在笔者的引导下去进行观察,并从自己的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可以给予他们思维的进一步引导,并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进行表达。当他们发现三幅画存在“对称”的共同点时,他们会对这一共同点产生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会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行为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由此得以提升。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作为两大主体,两者的教育地位和价值都无法被替代,想要实现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就必须要保证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往数学课堂互动当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之中,这让互动的实际执行方式与既定目标出现了偏差,进而出现了因互动效果不佳的低效课堂。所以,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状态来看,想要实现对师生互动的加强,就必须要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拥有相同的话语权,以确保学生想发表的观点可以说出来,想问的问题能够问出来。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时,因为本课内容的核心在于“认识时间”,而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了看表、认时间的能力。于是,笔者就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去进行知识探究,并借助笔者设计的互动游戏完成互动探究和交流,由此完成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笔者会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出两种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其一是电子时钟,其二是圆盘石英钟。其中,每一个时钟都会显示3个时间,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出显示的时间。游戏结果不出笔者所料,电子时钟上的时间全班同学都能够准确视读,而圆盘石英钟上展示的时间,有一小部分学生出现读错的情况。其次,笔者会根据他们的游戏结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基础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其目的就是让他们通过探究式学习进一步认识时间,学会“看表”。最后,在学生完成学习之后,笔者会与他们进行交流,并与他们一起进行时间概念的总结,由此做到以师生之间良好互动为模式,完成课堂教学基础教学任务,也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带来助力。

(三)设计趣味训练,强化知识记忆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训练,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这可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带来重要助力。以往的课堂训练环节中,教师相对倾向知识硬性记忆,对概念意义的背诵,通过题海战术提升解题思路,都是常用的训练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不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训练策略,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训练模式完成对学生的有效训练,让他们可以进一步获得学习效果的进步。例如在完成《长方体》的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提升他们对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笔者就在课堂训练环节为学生设计了“做手工”的训练活动。在该活动中,笔者会给每位学生发放硬纸板,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所学进行长方体纸盒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笔者不会对他们进行任何的指导,但鼓励他们给长方体纸盒进行装饰,如画画、贴东西等,以实现对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完成纸盒的制作之后,笔者会挨个进行检查,并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纸盒拿到讲台上,让全班同学一起进行欣赏和评价,由此做到在完成对他们的知识训练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思维启发,为课堂训练环节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时,应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优质教学环境;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体验;设计趣味训练,强化知识记忆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述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策略[J].天津教育,2020(35):28-29.

[2]胡慧.布置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的实现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