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贾利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武术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内容,高校的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挖掘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内核;路径探究
正文:课程思政要求各个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高校武术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贯彻了实施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课程思政的理念。高校的各个学科都有教学育人的责任,育人还包括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教育切实地落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各类课程育人的功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一、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及其价值分析
1.武术是一种搏击术
“止戈”为武,武术是以武力控制武力,是为了制止侵袭,停止战斗,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这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任何体育项目的关键所在。从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猎取食物与猛禽野兽进行搏斗,逐渐练就了击打、闪躲等格斗技能[1]。到各个朝代纷争不断,各种武器相继出现,更好地促进武术的发展。武术主要运用到军事格斗,招募、训练士兵;维护统治者自身利益;欣赏玩味;谋生和自保等,人们将武术和器械进行融合,更好地保卫自己的家园和领地[2]。再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武术为抵御外辱,抵抗日寇、保家卫国做出重要的贡献。霍元甲、戚继光等都是中华武术的典型代表。所以说离开武术的技击谈论武术,就失去了武术的真正意义。
2.武术是一种文化
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深刻诠释出中国文化中儒家的“仁、义、礼”,是中国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人的最本质区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武德”即武术道德,要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要求习武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还要体现在武技的运用上。武术是以身体说话的,虽说内含着残酷与暴力,但武术仁德却要求点到为止,以制取对方为主。这正是体现“仁”的观点。武术中“以武会友”,更是讲究点到为止,以“礼”来规范行为。例如武术的抱拳礼。
二、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路径分析
1.从教育者角度,不仅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更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意识与能力
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思想精神境界,加强党性修养,深刻理解武术所具备的德性修养。武术的思政理念及隐含的思政价值,注重自身德行的修养,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从教育内容来看,教师应深入挖掘和整合武术的思政理念
教师应转变教学老方法,运用新方法,改革创新武术教学的课程思政。首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创新。例如,休息时可以讲述武术的传奇人物,如戚繼光、霍元甲、李小龙等武林豪杰的英雄事迹,为学生树立典型教材。另外在太极拳课程中讲述太极拳的历程及不同流派的创立过程,将太极拳的技击运用到课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更具活力,老师更具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以學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讲解技击动作要领时,可让学生到前面进行示范,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同时要告诉学生技击动作的意义,具有的危险性,并注意动作的保护。
3.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
经了解,一些思想教育方面的教师经常采取粗暴、简单的管理方式来帮助学生扭转错误的思想,强迫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而对于学生错误的思想,部分教师则是采取全部否定的方式处理问题。这就反映教师对于思政认知不够全面,也反映教师对于思政教学方式有待提升。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育和建设,来有意识提升思想教学,促使学生可以接受科学、正确的教育,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像高校可以在学校之中组织思政培训的相关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培训之中教师可以学习有关思政的内容,还能学习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可以向其他资深教师提问教学难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和教学素养,为后期顺利实施和开展思政教学奠定良好的条件支持。其次,高校还可以对于教师的思政学习成效进行查验,比如试卷查验、实践考核等等,确保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在这期间,学校对于没有达标的教师给予批评,示意教师加倍学习、加倍努力。如此一来,教师通过培训后,教学能力得以提升、教学经验得以丰富、教师技巧得以增加,对于思政工作就可以灵活应对了。
4.开展武术活动,丰富德育形式
高校武术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不仅仅只在课堂上实现,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扩大武术育人的影响力。学校可以建立武术社团、组织武术比赛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武术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武术训练中来,感受武术所传递的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及坚定的信念,也有利于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武术活动,丰富武术的德育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更好地贯彻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5.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当前,高校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分注重武术技能的教学,采用的仍是“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没有充分弘扬我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武术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念也没有做到贯彻实施。武术育人的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武术教学中,或在武术训练中采用趣味赛、小组赛等的形式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武术的团队合作、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等的精神,学生愿意参与武术训练,这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虽然武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坚持和付出之下,这些问题一定可以得到妥善地解决,而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之下成长为一个高品质、高素养的人。而这些期间,难免会有一些意外的出现,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对于任何问题都要灵活应对,还要善于创新改革,走在教育的前端。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之下,思政工作一定可以取得成效。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钟小红,刘玉兰.试论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以体育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8):191-192.
[3]朱美虹.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5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