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研究

时间:2024-08-31

傅朋珍 林榕芋

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学校是其学习与生活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大部分初中生进行生活、交往、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学校生活已成为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容。但是,由于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初中生的流动率在持续增加,我国农村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愈发严峻。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不仅是开展校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学校应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安全感。鉴于此,本文对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园欺凌;预防方法

一、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危害

1、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

校园欺凌现象最直接的危害是对受欺凌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初中生身体比较脆弱,施暴者会对受欺凌者拳打脚踢,在欺凌过程中把握不了分寸,很容易造成被欺凌者身体受伤。很多受欺凌学生不会告诉家长和教师自己受到侵害,这无形中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从而变本加厉地施暴。这些受欺凌学生的伤口不能及时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受欺凌学生长期受到施暴者的欺负,自卑心理越发严重,长久的心理负担使得他们的内心积压很多心理问题,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非常大。受欺凌学生经常会出现怪异行为,如性格胆小、懦弱,遇到问题就逃避,和其他人交流也会出现不适应感,很可能产生社会性退缩和焦虑的心理,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十分不利。欺凌事件会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初中生处在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观念可能因为一次恶意事件而扭曲。一方面,施暴学生如果没有受到及时教育和纠正,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常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纠正起来会更困难。另一方面,学生遭到欺凌后会有两种反应。其一,一些学生会选择忍气吞声,久而久之,可能变得极度自卑,习惯用消极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其二,部分学生会形成一种人善被人欺的错误观念,觉得只有恶人才不会受欺负,进而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另外,旁观学生如果对欺凌事件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其道德观和价值观也会扭曲。

3、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受欺凌学生长期处在被欺负、恐惧的状态中,精神高度紧张,无法集中精力专心学习,课上无心听课,总是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若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他们的这种不良的学习状态会愈演愈烈,造成学习成绩下滑。

二、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路径

1、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师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优良品质、增加学生智慧和勇气的过程,有效的师生关系不仅会激发学生不断进步,而且会感化他们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让他们更主动而积极地追求美好事物。相关研究显示,老师如果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的学生,校园霸凌事件会大幅度降低。

老师若赢得来自学生更强的信任感,应该注意强化责任意识,让自己和学生都增强辨别霸凌事件的能力,推动他们掌控更多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藉此更出色地预防并遏制校园霸凌问题。另外,老师应该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强化对学生的关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切实体会到来自老师的爱,认识可在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形成关怀同学的习惯,进而会打造更为良好的班级环境。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针对教师责任和学生品德等方面的问题,持续性地积累经验,改变过于看重成绩忽视品德等方面的错误观念。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多鼓励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思想教育

在遏制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过程中,农村学校教师应当利用有效的思想教育,将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遏制在萌芽阶段。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农村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加强团结的基础上,有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平等”“友善”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从理论高度消灭校园欺凌的萌芽。在此基础上,农村学校教师应结合法治教育过程,为学生介绍校园欺凌现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违法行为,并且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甚至还会构成犯罪,欺凌实施者需要为此付出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进一步促进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率的降低。

例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以“团结友爱”为主题,展开了多次的集体学习活动,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平等”“友善”的相关理念,开展了多次主题班会,在引导全体学生共同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过程中,促进他们正确认识到校园欺凌现象不仅会严重破坏学校的正常秩序,也会对受欺凌者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在预防校园欺凌的思想教育中,我们还重点进行了相应的法治教育,通过相关的严重校园欺凌案例的展示,为全体学生敲响法律的警钟,促使全体学生能够认识到实施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并为全体学生介绍了依法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流程,使全体学生能够站在法律的高度,正确地对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相应的法律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将绝大多数校园欺凌现象遏制在萌芽阶段。

3、构建预防体系

为了有效遏制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在加强农村学校思想教育的同时,农村学校教师需要在相应的班级中,科学构建预防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预防体系,促使校园欺凌现象得到进一步的遏制。在科学构建预防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预防体系过程中,农村教师首先需要发挥班干部及共青团组织的力量,建立以教师为领导,以班干部、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师生协同校园欺凌预防体系,发挥班干部、共青团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及时阻止校园欺凌现象,使学生在校园欺凌现象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报告教师,并由教师进行妥善处理。在发挥班干部、共青团员的校园欺凌预防优势的同时,农村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校园欺凌现象的严重性以及所产生的后果,积极制定处罚校园欺凌现象实施者的处罚措施,轻者进行思想教育,中度者进行记过处分,严重者开除学籍,并将具有犯罪情节的校园欺凌实施者,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绝不姑息。

例如,在科学构建预防农村学校校园欺凌预防体系的具体工作中,我们首先引导班级中的班干部与少先队员,与全体同学组建了“学习生活互助小组”,这样不仅能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问题,也能够有效避免大部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如果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也有利于学生第一时间向教师反映。在组建“学习生活互助小组”的同时,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校园欺凌处罚措施,利用学校制度的约束,分别界定“侮辱”“殴打”“敲诈勒索”“言语恐吓”等校园欺凌现象的处罚程度与处罚力度,并对于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我们对与社会闲散人员频繁接触的农村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教导与管理,避免这些学生与社会闲散人员过分接触,并禁止这些学生将社会闲散人员带入校园,从而有效降低了学生及社會闲散人员共同实施严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

三、结语

总之,对于农村初中校园欺凌问题,教师要从行为源头进行治理,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同时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学生创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韩虎.农村校园欺凌事件的表现方式及对策研究[J].神州,2019(9):124.

[2]员振东.农村初中校园欺凌伤害事件的成因及防治[J].学周刊,2019(25):1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