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艳艳 袁新一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方式,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以互联网为载体衍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由于网民本身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网络信息的碎片性,导致网络空间中存在多种谬误理论,这种谬误直接影响着网民的认知、信息的传递、舆论的导向,本文旨在分析全媒体时代下网络常见谬误的现实危害及其纠治策略。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谬误;网络
中国网络状况白皮书(2019)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规模已超8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超60%,每周人均使用网络时长已接近30个小时。面对人口红利和智能化手机的普及,网络的使用率仍将继续攀升。由于网络存在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加之网民本身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使得网络空间中存在多种谬误理论,并逐渐产生了一种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所谓网络群体极化,主要指网络群体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讨论,并通过讨论出现观点的交锋和偏移,最终使群体意见走向极端的状态和过程。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群体极化现象变得更加显著和激烈,“群体极化在现实社会中表现为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空间则表现为一些极端行为以及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实际上又是人们对于不确定信息的一种较为随意的定义方式。”[1]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为网络谬误的产生提供了土壤。网络谬误出现的原因在于结论得出的推导过程过于简单与跳跃,推导的内在逻辑经不起推敲,表现出来的信息也不够完整。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本身的碎片化直接导致网民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不一致,人们每天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接受复杂多元的信息,这些信息本身就存在片面性与主观性,同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在谬误的导向下,如果想要将信息碎片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客观事实,并有着自己独立客观的判断,在信息形式复杂的全媒体时代是一件颇为复杂的事。
1.逻辑缺失:全媒体时代下网络常见谬误的现实危害
红鲱鱼谬误(Red Herring):“红鲱鱼”指的是一种熏制的红棕色的盐渍鲱鱼,非常刺鼻。据说这种香气对狗来说非常强烈和美味,被用作训练设备,用于测试猎犬如何在不分心的情况下追踪气味。红鲱鱼谬误用通俗的方式来讲就是话题与论点的转移,在某一观点进行论述时,使用某种技巧把与原本所要论证的观点完全不相干的观点或话题,插入到现有的论述当中,使得听取观点论述的人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所插入的观点上,借此转移焦点与注意力,它同时也是一种逻辑谬误。[2]通俗的说,生活中我们在阐述并坚持自己观点的时候,会经常通过转移话题的方式来回避问题。而实际上我们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理应讲究逻辑的严谨性与话题的同一性,所阐述的事实应该与阐述的观点相一致。全媒体时代,网络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社会层面上表达自己的机会,而红鲱鱼谬误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网民对主流媒体的注意力,稀释了主流媒体话语权。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滑坡谬误主要指在某一系列事件的推理中,过分地放大了每件事情与每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基于此得到了不合理的结论,但是在推理的每个阶段中,对于下一阶段的推测往往还会存在其它不同的可能性,而滑坡谬误则直接将某个可能性直接推断成必然的结论,然后再串联起一系列不合理的因果关系,推断出一个存在逻辑漏洞的结果,这就是滑坡谬误,它的问题主要在于,每一个往下一阶段推理的“坡”的因果关系的强度是不一致的,这些因果关系可能只是很微弱的、缺乏证据的甚至是未知的,及时是某一个“坡”的推理真的成立了,也无法证明最后的结论是正确的;相反,如果每一个“坡”都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其合理性,那么整段推理便不构成滑坡谬误。在全媒体时代,滑坡谬误的错误导向具体反映在信息的不合理推到上,人们在浏览某一事件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认知与期望去做出一些自己认为的最有可能的推断,在人足够多的的情况下,如果这种推断之间确实存在合理却不必然的联系时,就容易出现由于“滑坡谬误”而导致的错误的舆论导向。
从众谬误(Ad·Populum·Fallacy):指以某一个观点的受欢迎程度来衡量这一观点的真实程度以及其价值的高低,这种逻辑行为的主要出发点一般为“当大多数人都这么说,或者当大多人都认可的时候,这件事或者这个观点就一定是真实的”。在全媒体时代下,这其实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当一个热点话题被提出时,在没有经过官方的认定或者权威的解释之前,往往在网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讨论,而那些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猜测便会成为某一话题的“领导导向”,庞大的信息量会让认知能力有限的人认为这就是某一件事的正确解释。
2.纠治策略:思想教育与价值引导的双向耦合
发挥青年网民主体作用,提高青年信息辨别能力。在全媒体时代青年作为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活跃于各个全媒体平台,作为网络的“参与人”和“在场人”,是网络的关键多数。青年的思想直接影响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总书记曾经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由此可见,做好青年的教育工作,提高青年信息辨别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对青年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了全媒体时代下社会层面上的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3]
规范自媒体建设,切实发挥全媒体的协同作用。上文提到的“滑坡谬误”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说是全媒体时代所推波助澜的,那么自然也应当通过媒体的方式来解决,传统的媒体应该主动去适应媒体的变革形式,正是因为全媒体时代信息泛滥,真假参半,所以才更加需要秉持着客观公正的媒体初心,增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舆论控制力与引导力。全媒体的发展不等于自由发展,自媒体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自己所报道、所发布的信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审核机制,积极为创造清澈的媒体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让网民能够接触到事实以及权威的信息,在“滑坡”出现之前,给网民传输正确的理念,引导网民去客观全面的看待全媒体时代下多元、碎片的信息,使得网民能自觉的对于网络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合理研判。
鼓励信息破圈,打破信息舆论从众现象。凯斯·R·桑斯坦在其《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到:“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人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而在传播学的领域中有一个被称作“沉默的螺旋”的现象,它对于在信息茧房下的群体极化现象作出了一定的解释,即:在全媒体时代下,人们被赋予了更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而当人们发现了与自己观点相符的话题时,便会积极地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并逐步使得这种观点发展壮大,在群体中,当某一观点取得优势时,持有不同观点的小部分群体往往会选择保持沉默,而正是这种沉默,会使得另一方观点的不断强大,而在持有优势观点的群体中,往往会存在着几个“意见领袖”,在支持自己观点的群体足够多的情况下,“意见领袖”便足以控制舆论导向,也就容易形成所谓的谬误。如果网民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极易产生盲目自信、思想狭隘、想法偏激等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年,因此,应该加强当代青年的教育,尤其是要注重青年教育的全面性,使青年面多纷杂的网络信息时能够有着自己的判断与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跟随舆论,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打破信息輿论从众现象。
参考文献:
[1]高歌,王建新.“后真相”现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70-75.
[2]董慧,程伊琳.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化解策略[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0(02):144-156.
[3]唐开鹏,陆晶晶.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20(11):180-184.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专题研究课题“新中国成立70年共青团思想育人工作优良传统研究”,(项目编号:YB201902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建研究重点课题“高校创新基层党建学习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nxddj-zd03)。
作者简介:李艳艳(1982-),女,山东蓬莱人,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袁新一(2001-),男,江苏扬州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