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措施探讨

时间:2024-08-31

王世荣

摘要: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背景下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倍增与当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偏低这一矛盾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措施,以达到推动校企联合办学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就业率;知识与技能;措施

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锤炼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已成为国家各级教育与人事部门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要正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进一步完善招生入学方式与方法,提高生源质量,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至一半以上,抓好人才培养过程中心环节,同时要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出口,鼓励毕业生自主择业、创新创业,实现稳就业,增规模,打造一条学生入学、过程培养与就业创业的顺利过渡的人才培养绿色通道。

1.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中国制造2025》成为国家发展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行动纲领,而人才培养战略则是实现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战略,拉开了人才竞争战略的序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要求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这给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规格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经研究表明,人才资源量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物质资源投人的增长,因此,各地结合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相应的人才招引、人才使用与激励运行机制,采用各种人才招引优惠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极力引入与产业经济发展相匹配人才资源,已成为当前各地区解决产业振兴与技术发展中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各行业企业中却普遍存在中初级工较多,高级技能人才与中级工较少,与国际认可的技能型人才合理结构不相匹配的问题,由于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结构的失衡,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性不强,欲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提升校企合作办学质量,加速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成长速度,不断满足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高职毕业生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规格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出现了一定的脱节,即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工作后感觉不满意,而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却不能挑选到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归根结底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不准,培养目标偏离岗位职业需求,结果难以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发展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人才,學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规格与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规格呈“两张皮”现象,导致毕业生就业出口不畅,就业率偏低,而行业企业生产岗位上却因为人才的缺失,产品产量低,质量不稳,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高职毕业生规格与人才市场需求规格之间差距分析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方向不清晰,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需要进行的专业调研报告不够扎实,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需求分析不够充分,造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建设不尽合理;而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知识与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努力进取的意志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实施效果不佳,因此培养出来的专业技能人才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生产岗位对专业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毕业生无法胜任企业岗位工作。

4.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措施

(1)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市场化人才培养格局

只有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才能彰显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属性,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需要,去教授一些学校教师认为学生将来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只有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更具有社会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为此就需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以校企联合办学的订单式、定向委培、工厂化学校等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行业企业岗位操作技能对人才需要规格需求纳入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双方互派教师进行专业授课,让学生尽快接受完成企业生产岗位操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成为一种学生职业成长的必需元素,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模式必将大有可为。

(2)加强对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调研,制订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只有深入区域内主体经济发展领域内的行业企业生产岗位,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电话调研和微信咨询等方式方法,切实弄清楚完成岗位典型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生产一线岗位操作能力、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人文素养也非常看重。由此通过归纳总结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按照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必需、够用”的原则,制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综合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构建针对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作为教育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养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把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相互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激活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基点,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内容融合形成一个共同的支点——完成相应专业生产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这是一个专业教学的智慧与技能支撑,也是一个专业建设的灵魂所在。

(4)提高专业文化素养与职业精神培养课时,凝聚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同等重要,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重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的养成,重视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与实践性的融合,重视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的提升,让专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互促进,努力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并把专业发展与人生的价值有机地融合起来,让职业精神成为学生努力学习与持续拼搏的源动力与助推器。

5.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愿景

随着国家中东西部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区域性、功能性发展特点将会得到充分体现,各地将加快产业布局,加快集约化发展的步伐,传统产业更新与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将与日俱增,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人才资源流引领产业资源流发展主线。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为更多优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