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罗莉梅
摘 要:京剧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一项助力为中小学生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活动。然而,在中小学开展京剧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京剧教学的开展、音乐教师的配备、学生兴趣的启发和引导等。为此,文章在分析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必然性上探究如何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从而为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推广国粹,积极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寻求一条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京剧;中小学课堂;中华民族精神
早在2008年,国家教育部就已提出,“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各界对此评价褒贬不一,许多人表示理解与赞同,部分人则心存质疑与担忧,特别是顾虑各地方语言与教育传统的不同会影响京剧教学的可行性。例如,南方人普通话不标准,对京剧的认知与喜好也相对较弱,很难唱好地道的京剧。同时,热衷于新潮的流行音乐的青少年能否接受京剧教学,京剧入课堂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这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京剧走近中小学课堂对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有利。因此,京剧走进课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一、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
(一)京剧是传承传统文化良好的載体
由于京剧吸取了各种各样的成分,成为雅俗共赏的大剧种,被誉为我国的“国剧”。京剧作为一门蕴含着多门类知识的艺术,集文化、音乐、舞蹈、美术和社会学等多门类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它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其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追求。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也会观赏京剧艺术文化,学学变脸、穿穿戏服、哼哼曲调等,足见京剧的艺术魅力及影响之远。京剧本身的念、唱、做、打及它的舞台服装、台词等蕴含了多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另外,京剧人物形象分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分清是非善恶,有利于发扬中国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京剧也在批判性吸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注入时代精神,融合了现代手段,以求焕发新生,顺应当代观众审美要求,并开拓了繁荣发展的新空间。比如近几年来,相继推出了《盘丝洞》《曹操与杨修》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剧目。京剧不断发展,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证明它能进入课堂,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
(二)京剧将大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提到:“学习京剧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京剧进课堂是弘扬传统艺术的先声,也是让传统艺术重新获得活力的一种有效尝试。”可以看出,在应对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了解超过传统音乐的趋势下,在课堂中加入京剧的教学是有利的。在课堂中加入京剧知识,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到了京剧教学的乐趣。在教学具有京剧韵味的歌曲《蝈蝈和蛐蛐》中,学生为歌曲内容、音乐特色而着迷,乐此不疲地演唱,虽然唱出来不是地道的京味,但他们非常享受歌曲中的乐趣。还不停追问:“这么有趣的歌曲,它是什么音乐?”从学生的反应不难看出,京剧进入课堂并不难教,反而能让学生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如在上《我是中国人》一课中,一开始笔者紧紧围绕“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来示范“人”的唱腔,让学生唱出“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自豪感。学生兴趣浓郁,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然后,笔者提出:“在京剧中,你猜演唱者是什么样的?”学生立刻集中讨论起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顺势了解了生、旦、净、丑的角色,学生知识得到了丰富。
从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京剧进课堂不但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真正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位学生问笔者:“老师,你觉得中国音乐好听,还是外国的音乐好听?”笔者笑笑回答:“它们各有千秋。但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音乐。”从对话中,我们发现,在音乐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理解,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京剧进课堂势在必行,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的实践,消除部分人认为“京剧不适合进广东课堂”的顾虑,增强对京剧教学的信心。
(三)京剧教学能督促音乐教师提高自身民族音乐的素养
面临京剧进课堂的现实,对于大多数音乐教师来说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挑战。虽然很多音乐教师没有进过戏剧学院进行专业的训练,但音乐是架构人类灵魂的桥梁,不同风格的音乐之间是相通的,只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不断地改造自己,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有一位美术教师酷爱京剧,并进行京剧课的尝试。他做过一项匿名的问卷调查,受调查的120名学生中,在听完京剧课后只有1—2人对京剧毫无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表达了对京剧课的好感,超过30位学生表示通过京剧课爱上了京剧。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抱着不同的态度对待京剧教学,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正因为这位美术教师酷爱京剧,致使他有了实践的冲动。虽然教的京剧谈不上有多地道,但他是成功的。京剧进课堂关键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我们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也不枉做一名中国的音乐教师。所以说,京剧进课堂,能提高我们自身对中国音乐的了解,提高民族忧患的意识,更好地发挥民族教育的精神。
二、京剧进课堂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理解和推行京剧进课堂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国粹,在青少年中推行京剧教育,有助于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剧。如广东有粤剧、潮剧、汉剧,四川有川剧,河南有豫剧等。这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衍和流传的艺术瑰宝,加上各地方言特点与差异,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地方戏剧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培养艺术兴趣,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全面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京剧进课堂,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京剧走进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目的。推行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是为了增长学生的京剧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教会他们欣赏、体会京剧独有的韵律、唱腔,体会和流行音乐、民族歌曲等通俗音乐不一样的美,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了解国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学习京剧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京剧教学不同于通俗的音乐教学,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应由浅入深,循循引导,从入门常识开始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对京剧乐理知识的好奇和兴趣。只有感兴趣了,学生才会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京剧知识,探索京剧的韵律、唱腔。为此,如何引导学生入门是京剧课堂教学的重点,音乐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喜欢上京剧。
(四)积极发挥京剧的德育教育作用
京剧蕴含着文化、历史和社会学的知识,是一门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艺术学科,因此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推动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更要积极发挥京剧的德育教育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京剧的诞生、京剧的经典剧目背后的历史故事、京剧大师的生平事迹等,都是德育教育的素材,都能让学生在其中得到启发和精神的陶冶。
(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京剧国粹博大精深,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全国大部分省市,除了北京、天津等地外,相当部分的音乐教师,受地方传统习惯和语言方言等的制约,对戏曲了解比较少,对京剧的认识和掌握不足,缺乏专业师资成为最大的问题。同时,由于京剧演唱的难度极大,曲调起伏大,拖腔长,学生气力不足,难以掌握。
在教师专业化年代,我们有义务向我们的下一代推广国粹,积极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的决策,并作为新课改后又一次新的尝试。作为一名中国音乐艺术教育者,笔者坚信京剧进课堂,势必可行。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艺术欣赏——戏剧·电影·电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褚灏,马晔.中国音乐教育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