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动手操作发展想象 思想技术助推前行

时间:2024-08-31

吕斐斐

摘 要: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逐步提高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大小、形状、位置等的感知能力。《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探索规律,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學习经验,明确思想、借助技术,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动手操作;教学实践

新课标指出“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核心素养是空间观念的培养。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无疑是新课标的亮点,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可以体现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因为这是一种较高的能力,很多学生碰到有关展开图的题目时,总是难以下手。许多教师教学时,往往是“就题论题”式地开展教学,即碰到一次讲解一次。

以《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为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明确有序思想方向,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学具助推前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动手操作,燃起思维的火焰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此可见,在当代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总而言之,操作与观察、操作与表达、操作与想象、操作与归纳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动手操作”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动手操作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感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探索思维,在动手操作中思索、发现、猜想与验证,打开了隐性与显性的通道。

(一)课前初探,激起思维的浪花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另外,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让互动交流更加有效,需要引导个体深度学习。以个体学习为基础,走向群体学习的广度,才能支撑起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效度。

因此,笔者在课前布置了“实践小探究”——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有几种?这个“小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与兴趣,而且能更切实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为有效学习做铺垫。

从课前探究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找出零散的几种正方体展开图,存在无序性、重复性、遗漏性。而有些学生已经发现了找出的几种展开图的一些共同点,初步分类。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仅能有序找出所有的展开图,还作了分类、归纳,编口诀记忆。

这些课前研究让每个个体获得了各自的学习活动经验,都有所感、有所悟,为课中的“再次探究”与“交流互动”做铺垫,激起了思维的朵朵浪花。

(二)引导寻探,点燃思维的火花

【教学片断1】

师:如上图,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四一型(三层,最上排1个正方形,中间一层4个,最下面1个)。

师:刚刚已经发现了4种“一四一型”,那么还有不一样的“一四一型”吗?你认为有几种?

生1:我觉得还有三四种。

生2:16种,因为上面有4个,下面有4个,4×4=16种。

请生动手操作研究记录并反馈。

情况1:与4种展开图的其中一种对称(如图2,与3号图对称)。

明确这是新的“一四一型”。

情况2:已知图3通过旋转180度,能得到3号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想象、操作验证,让学生发现它们属于同一种。

情况3:摆出新的“一四一型”展开图,观察、对比、得出结论。

……

师:真的只有6种吗?谁又快又准确地找全了?

师请生借助学具上台反馈。

通过课中的引导再探,“润物细无声”般地解决了课前初探中出现的这一类重复问题和遗漏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白正方体的同一种展开图的不同表现形式:位置、方向可以是不同的,旋转、翻转之后形状仍然相同,则视为同一种。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也为后续讨论并寻找规律提供了素材。

二、明确思想,指明前行的方向

【教学片段2】

结合学生的反馈与教师的引导,教师有序地进行板演——摆一摆:中间4个正方形不动,先把上面1个摆在第一个位置,然后依次移动下面的一个正方形,形成4种图式,对比,除去重复的,共6种。

质疑:那为什么在这种类型的展开图中,我们只要中间4个正方形不动,上、下面的正方形不管摆在哪个位置,都能围成正方体呢?

生:中间4个围成一圈,上下两个不管放哪里都可以盖上去。

师追问:那么,正方体展开图就只有“一四一型”吗?还有其他阵型吗?

学生可以直接想象或有困难的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并完成记录,反馈、验证。通过研究,证明“田”字形是不能围成正方体的。

一三二型:移动上面的1个正方形,形成3种图式。

在“一四一型”的探究过程中,直观理解了“一四一型”的展开图都能围成正方体。另外,有了“一四一型”展开图的研究铺垫,学生在有序思想下排除重复,最终得到此类型的全部展开图。这为研究其他阵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结合“同一展开类型中正方形的不同拼摆方式”的探索过程,感悟有序思考的策略,经历数学思维从“开放”到“有序”发展的过程,从借助学具慢慢过渡到利用观察、想象去判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交流互动,促进经验的分享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如果儿童不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就无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组成一个连贯且成熟的整体。

在“一四一型”展开图的引导教学过程后,已经有更多的学生感知到有序移动。随后,教师提出质疑:难道正方体的展开图就只有“一四一型”这一种吗?还有没有其他样式呢?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并完成记录。在群体的反馈交流中,通过想象、表达、质疑、课件和学具的直观动态演示验证后,最终得出3种“一三二型”、1种“三三型”和1种“二二型”。学生之间不一样的思维会碰撞出火花,同伴之间会提醒并加以指导,有利于高效地学习,这就是“学友互助”模式下的合作性学习活动。

“学友互助”模式的有效開展离不开良好的同伴关系,此时四人小组建立的关系能起到互助的作用。动手操作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活动氛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相互之间能取长补短,有利于同伴之间的情感培养。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探索与创新精神和开发智力。

四、借助技术,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学习并理解,是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取向与基本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通常是让学生剪一剪正方体纸盒,然后让他们发现正方体展开图的多种情况与规律。由于一个正方体剪开后只能得到一种展开图,材料有限,学生不容易获得所有情况的展开图。单纯的课件演示使学生缺乏直观的操作,不利于他们发现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规律,另外,缺失自我的建构,阻碍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一)几何画板——锦上添花

在初识正方体展开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先呈现一个正方体模型,然后利用其特性动画展开,以此来揭示课题。另一方面,几何画板软件还可以在屏幕上进行正方体各个面的展开、折叠和验证,既具有直观性,也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还能激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想象。

(二)正方形磁力片——灵活分合

为了能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中,将思维可视化,做到既可以灵活分合,又能验证还原,笔者通过“正方形磁力片”辅助教学,其特点是能组合、拆分、折叠,省时又便捷。

通过课件几何画板的演示,再加上动手操作中经历了动态的思考过程,学生头脑中的正方体基本上能分合自如,化静态为动态。适宜的多媒体技术与学具相融合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谓相得益彰。

寻找问题所在,探究问题的本质,思想引领前行,结合动手操作,借助技术,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课也为判断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作了铺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