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要想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想要开展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就要不遗余力地打磨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每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际教学;打磨;学习效率
了解、接触数学才能打开数学思维的大门,而只有“迷人”的数学才会如此吸引人,让其迫不及待的去学习数学、品味数学,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作为一名新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的课堂,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之美,从而自觉去追求数学之美。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主要阵地,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课,是每一个教师,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新教师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需了解何为一节好课?一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1]。接下来,我想依据打磨“认识图形(二)”一课的过程来谈谈如何磨好一节课。
一、充分备课预设
“一节新课,三次备课”。首先不看任何参考资料,仅凭自己的理解去备课。对于教材的每一句话,每一次提问,甚至是每一个卡通人物的回答都要完全读懂。例如,在教材中大白菜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积木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这里的要点主要是从立体的体抽象出面,这个抽象的过程还是要从孩子的学习经验生长出来,要让孩子有初步的感知,能从面上来区分图形,面来自于体,一个立体图形中有不同的面。在这里可以通过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感受面与体的关系。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后,应带着孩子们在积木中再找一找,并说一说:在哪儿找到了什么形,加深对图形的基本认识,建立体与面的对应关系。通过不断的实践,孩子可以熟练地在立体积木上找到平面图形。
其次,找来所有相关资料,仔细对照。思考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我没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哪些东西我能想到,人家却没想到。仅仅读懂了本课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站在小学数学全部十二册教材、甚至是不同版本教材来重新审视这一课,由此一来课堂中“度”的把握就拿捏得比较全面了。这一点对于新老师来说还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要勇于尝试,在不断的锻炼中成长。比如,教材上需要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说一说等操作活动探究图形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于这题是有一定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上册已经学过了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同时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些简单的平面图形,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进行研究,想一想它的主要特征,给孩子一个有向开放的大问题,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空间来进行自主探究。紧接着集体交流,教师提问:“你能来说一说你喜欢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吗?”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上台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其他人补充。在探讨完一个图形时请学生自己总结,闭上眼说一说、想一想图形特征。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需要具体认识这些图形特征,用正规的语言来描述,其实一下这节课也是为将来的课作铺垫,有了这个铺垫,我们教师就应该心中有数了。一年级下册,教材还不要求学生说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等图形特征,现在只需要他们获取长正方形的直观表象即可。
最后一次,实际课堂上的生成和设想不一样,根据实际上课的具体情况,对设想进行调整,备第三次课。例如,在收集学生动手描一描的作品时,不一定所有的资源都是理想的,有时需要自己稍加整合,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作品进行评讲,多给学生想一想的时间,有效控制思考的力度。
当然有效地备课不仅仅只是备课本,还要备学生。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态度,学生的身心特点等[2]。其次教师得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效巩固练习
一节课新授结束,通过适当练习复习巩固所学新知成了一节完整的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走向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统一要求,转变为分层引导;从刚性控制,转变为弹性选择;从独立完成,转变为协同合作;从静态分离,转变为动态参与;从反复训练,转变为探究创新;从量化评价,转变为质性评价[3]。那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巩固练习呢?
首先要采用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候,想到得到教师肯定的欲望最为迫切,希望获得表扬的信心最足,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处于最佳状态,此时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练习并给予表扬,学习效率是最高的。例如,学生在找生活中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时,给予学生“观察的真仔细”“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好孩子”等表扬的语言,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紧接着我们需要集体反馈、订正,这就需要学生把做对的题目用铅笔在后面打“√”,错的打“×”,巡视题目做错的学生,发现错误的共性所在,予以互动交流,集体修改订正。如果遇到个别不明白的学生可以面批及时辅导,通过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深刻反思提升
教师真正地完成一节课应该截止到上完课以后的教学反思,用一句概括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只有这样,才能打磨出一节精品课。一节课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说:目标达成度怎样,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时间分配是否恰当,课堂评价是否有针对性等等。其实很多新老师有时会被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给整懵了,不知道怎样处理,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能体现一个教師的教育机智。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需要用到很多不同的积木以及钉子板,教具多而杂,这对于好奇心强又好动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挑战,它们会不由自主的去玩积木从而忽视了课堂的纪律性,这时候一般的老师可能控制不了课就上不下去了,需要停顿多时去整顿纪律。其实,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可以在学生中找好榜样。教师在要求学生全部静下来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大喊大叫,仅仅表扬几个坐得比较端正的学生,其他小朋友就会学着他们的样子安静下来。对于那些受表扬的学生,他们以后会坐得更好,因为他们希望老师再次表扬他们。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反思课堂教学。新课程的核心观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3]。因此,在教学反思的时候应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造现有课堂的不足。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描述过程中应该恰如其分,要注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地整体地进行筹划,而不能有所偏废,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可能强调几个侧面,但是从整章、整个课程看应该使整体目标最优。
对于新教师来说,如何上一节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参与并学有收益的课,是一件充满成就感的事。我相信经历以上三个环节后,在平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会有一种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的感觉。当我们带着这种感觉继续探索时,我相信我们会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参考文献:
[1]叶澜.一节好课的标准[J].理论与实践,2014(12):15-15.
[2]张金凤.如何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733-734.
[3]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郝洪剑.一节好数学课的要素[J].内蒙古教育,2013(14):9-10.
作者简介:沙谦(1995-),江苏宜兴人,小学数学教师。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北小学 2132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