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研究

时间:2024-08-31

周天慧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体系的关键构成,在实际教学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现阶段社会中,我国文化自信心持续提升,在小学德育教育之中合理引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现学生受到优良文化素养的熏染与熏陶,持续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与综合能力。但是,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引进依旧存有一定缺陷之处,无法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科学融合,相应教育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状况,并应用指向性举措,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式,合理引进传统文化,实现学生全面进步。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措施

引言

在我国教学事业持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越发关注重视全新一代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逐渐提升了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关注程度。为了推进小学德育质量,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可以高效达成,应该最大程度发挥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之中的意义与作用,实现小学学生可以逐渐形成优良品德素养,形成健康行为习惯,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力量。基于此,下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引入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传统文化引进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应教育人员提供些许建议与思路,并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意义

将传统文化引进小学德育之中,不单单可以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也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同时对学生的思想理念与价值思维塑造发挥出较大作用。小学学生因为成长发育不完备,其价值理念十分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德育教育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健康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体悟到團结、守信用等良好品格。在科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现阶段小学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厚,也不具备学习传统文化的思想,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教师有必要对这一状况进行革新,在德育中引进传统文化,规范学生行为举止,提升学生道德素质,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下面就针对于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学的意义进行人文素养,人格以及人生理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德育教育课堂之中加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发现我国流传五千年的文化魅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学生们对于有修养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课堂之中适当引进古诗古文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并理解德育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习到优秀的文化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就比如在进行德育课堂中引进《论语》,让学生们根据教师对于《论语》内容的讲解了解到孔夫子对于这一知识的独到见解,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见识,刺激学生们对于课本知识的思考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逐步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质。

(二)完善学生的人格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而礼仪无论是在学习过程还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甚至是日后社会中的社交活动都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们在设计的德育教学课堂中学习礼仪知识,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契机,学生们也能从学习到的礼仪知识中意识到“不得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用礼仪约束自身的不良习惯,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我国的一些常用礼仪进行简单讲述,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例如见到教师要打招呼,懂得谦让等礼仪。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在各种传统节日中举办活动,例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体验传统节日的机会,例如在端午节可以组织学生们观看赛龙舟,做粽子,中秋节就可以组织学生们打灯谜,品尝月饼等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以此来不断健全学生们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树立学生的人生理想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学生深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理解仅仅只是单纯的认为提高考试成绩,顺利进入理想学校等诸如此类的想法,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要么是不切实际,要么是根本没有想过。除此之外,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只会笔试,而对于除了笔试之外的其他方面知识一无所知,举个常见的例子,部分考试成绩极为优异的学生,性格却较为孤僻,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交流,这也是我国德育教育一直以来毫无进展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以及学校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成绩并非是考量一位学生的唯一标准,道德感,审美观等其他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对此,在德育教育中引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小学教育体系,并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鼓励学生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帮助学生们寻找出正确并适合于自己的发展观念,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二、融入传统文化措施

(一)传统文化对学生三观教育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小学时期德育教育进行之中的关键构成,依据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发展历史来看,诚信、仁爱等德育理念思维都是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的关键目标,也是全方位推进学生民族意识以及文化素质进步的关键构成。在小学德育教学之中引进传统文化,应该依据学生所具备的个性化特点以及个性化成长需要,在基础源头着眼,推进学生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在教学进程中,持续强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合理定位,在后续的实际学习以及实际生活中,可以弘扬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内在含义,在小学德育教学内容规划时,教师应该科学引进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理念与价值意识。小学时期是学生整体素养成形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将学生个人能力与思想品德提高作为重要内容,传统文化之中具备了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对于身边人事的仁义等,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引入,提高学生德育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定时让学生朗诵阅读《弟子规》这一经典文化书目,经由这一书目之中的“入则孝”教学进行,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孝敬父母,同时为学生设计规划教学目标,让学生回到家中以后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将其记录下来,在后续课堂中向教师进行反馈。有些学生帮爸爸拖地、给妈妈揉腿,依据教师的合理引领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传统文化之中所涵盖的思想精华,从而切实推进提升学生对于整个社会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生活习惯,学会与身边人相处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举行朗诵比赛,经由对经典文化的朗诵与理解,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熏染,全方位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

(二)积极进行相应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的高质量进行,不单单需要展开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传授,更加关键的是应该积极组织进行相应实践活动,经由优良高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与动手能力提高。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清明节的时候,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来基奠缅怀为国牺牲的烈士,当然,这一活动的进行需要教师引领指导,同时合理组织。带领学生进行这一活动不是为了走个形式,而是应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指向性地进行,教师可以选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为学生重点将受其故事,让学生受到感染,提升爱国热情。小学时期的学生接受故事的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身体与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有指向性的教学措施展开。又如,在学校之中可以带领学生成立美术团、合唱团等,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经由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古典文化,被传统文化熏染。总而言之,借助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进德育的怀抱中,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与综合能力的进步。

(三)传统文化培育交往美德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儒家学说思维重视以和为贵,最早提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教学思维,因此,教师在展开学生人际交流教学的进程中,应该依据儒家学说之中的“和而不同、同而不和”这一思维理念,来让学生明确以和为贵的重要思想,从而实现学生宽和待人的待人接物以及处事风格。可以在实际学习以及实际生活的进程中,自主去帮助其他人,为社会创设一个和谐友爱的人际交流环境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古代人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也重视了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到自然的关键作用,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理念,与此同时革新教学方式,依据学生所具备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模式来整改革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形成。依据学生思想绝接受水平来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与潮流。例如,早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说所提出仁爱的教学理念,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些思想之中都存有对于大众人际交往的观念。泛爱众所提倡关心并爱护其他人,兼爱主要提倡不要分别执着,将平等的爱给所有的人。教师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可以借助这些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及公共生活中,可以搞搞举起仁爱的大旗,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爱护、相互帮助,形成优良德育思维,奉行助人为乐的理念。依据前人的优秀思想,在现阶段社会之中,降低不必要的利益冲突,明确人人平等。让学生可以多为其他人着想,全方位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水平。

(四)传统文化推动学生学习

勤劳上进是一切成绩获取的前提,只有不懈努力,才可以获取更加优异的成果。传统文化之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一思想理念之中明确提出,勤劳奋进的精神品格不单单在学生的学习时期有所显现,更在学生未来工作环境之中以及社会之中受到关注与重视。这也是培育学生自主上进,自立自强的精神核心内容。学生们未来都将会步入社会,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创设勤劳奋进的思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优良基础,形成上进勤劳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确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作用。勤劳奋进的习惯应该在小事做起,经由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将实际行动付諸其中,在坚持不懈的思考或者创作之下,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可以借助一些名人事例来告知学生勤劳奋进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进程中可以勤问勤思,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生德育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德育教育之中引进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学生健康德育素养,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具备关键作用。小学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较早对学生展开德育方面的培育,对学生进步与发展具备关键意义。本文也对于德育教育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引入措施展开了分析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可以为相应教育人员提供些许建议与思路,为我国教育领域事业增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荆超,荆晓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的融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85-86.

[2]侯静.植传统文化之根,塑现代德育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现代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18):42-44.

[3]施乐乐,冷长燕,沈晓燕,张唯雯.“玩转脸谱”德育共享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探析[J].现代教学,2021(20):23-25.

[4]高韵.探索跨学科德育融合教学的智慧路径——以自编教材二年级《“画”说冬至》一课教学为例[J].作家天地,2021(25):177-178.

[5]王立梅,杨志莲,王定丰,梁馨元.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5.

[6]肖昌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探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7]杨宇梅.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