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后评价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4-08-31

梁梓琪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本,家校联动,才能在课后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优化学生课后学习效率。最后,通过课后的多元评价方式,彰显新时代的数学魅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课后评价;数学教学

多元评价方式即多方面、多角度、多主体地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小学低年段数学的评价多注重课堂上的即时性评价,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然而,课后才是学生学习最为关键的学习契机。潜移默化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都在课后得到训练,所以小学数学课后评价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低年段的学生大多数未受到过度课后补习的影响,但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会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不需要规范的评价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至于错过学生最佳的提升阶段。在课堂之后,教师、家长应该如何对低年段学生进行多元、合理且有效的评价呢?这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把握多元评价策略,助推教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一、彰显“教”与“学”的魅力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园中度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低年段的数学除了需要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之外,更多的是教师要用心引导。

(一)注重作业评价

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数学作业评价有一定的规范性,数学答案大多数是唯一性的,甚至有时候需要固定的作答模式,所以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较为严谨。但是,教师不应该让数学作业批改缺失灵活性。除了传统的分数或等级制评价模式外,在学生作业上可以辅之以鼓励的评价语。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作业情况,教师要体现不同的评价模式。学生看到教师“别具一格”的评价,就如同拿到“优”等级的喜悦。例如:在二年级作业中出现的填写“>”“<”或“=”的填空题上,教师可在填写正确率较高的学生作业后面写下这样的评价语:“老师终于知道你为什么全对了,因为专注+勤奋=成功,谢谢你的努力!”在填写错漏较多的学生的作业本上,教师也写上一句:“做一道填空题吧,你的专注+你的勤奋O别人的专注+别人的勤奋。做一下,你会懂得什么最重要,加油!”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只有实现量化“等级”和质化的“评语”相结合,数学才会焕发不一样的魅力。

(二)变化试卷命题,扩展考试形式

在小学数学评价中,除了总结性评价外,考试形式应该更多契合学生的多样性。低年段的数学教学应该紧扣“生活”这个主题,并表现在作业和考试的命题中。形式上也要推陈出新,紧跟新时代步伐。例如,学生分组完成班级垃圾分类情况调查研究,进而对各类垃圾投放准确的数量进行统计,这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运算水平;又如结合我校“花语沁心田”活动中每个班级小花园,学生对各类植物每周浇水次数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等。通过学生自己或小组配合完成,学生在完成数学考察中也不再脱离生活,多方面考查了学生。最后,在整个实践探究结束时再做一次总结性的评价,这样多元的评价方式更有说服力。

(三)辅之以数学表格体现日常生活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就是针对小学阶段整体的一个发展性评价。其中,数学学科评价并没有详细地分模块,这样的评价会比较模糊,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成长记录册针对不同班级设置简单而又清晰的专用评价表格。在表格的设置中,可以包括:1.我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我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3.我能积极参与数学的实践活动。4.我的各单元测试成绩。甚至可以把课堂未能及时做出的评价放在表格中进行课后评价。通过每个月规范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除了以上三种课后评价策略外,还有设置数学日记、数学符号评价等方法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魅力,从而使学校教育最优化。

二、串联“知”与“行”的要素

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我們清晰地了解到低年段的学生是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期,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除了教师,家长在课后评价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学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如何配合学校教育让学生“知之”而后“行之”呢?

(一)管理生活“小账本”

数学源于生活,父母和学生共建生活家园。所以,父母在对处于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评价上,要紧密联系生活。例如:在学生零花钱管理上,在与父母到市场或超市购买物品时,通过父母购买学生记录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在生活中接触数学。接着,父母通过“小账本”给学生一个中肯的评价,起到激励的作用,并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数学成长记录

其实,数学也需要记录。给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成长记录袋十分有必要。学生在数学作业、错题收集、数学考试、数学竞赛、家庭数学游戏分享会的时候进行记录,达到学段的记录。父母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父母的言行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助燃剂,只要评价机制长期有效,吸引学生,就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得更多,做到“知行合一”。

三、融合“竞争”与“合作”的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参与信心。”在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后评价中,学生的参与会给评价打开另外一扇门。

(一)“自评”促进完善

小学低年段是养成自我评价的重要阶段。结合课堂中研学作业单的课前研学模块和课堂自我评价模块,是促进自我完善的途径。低年段的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可以较好地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这种方式还能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给予学生即时的鼓励和强化。

(二)“互评”体现客观

在课堂中,学生交流合作是常态。在课后,合作仍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由于低年段学生课后评价能力有限,所以听取别人的评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我评价容易掩盖自己的不足,所以要提高自评能力,就要依赖“合作”。在平时的课后作业上可以聆听同学给的评价与建议。在考试前,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互相帮助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学生在互评中锻炼了抗压能力,也提高了接受能力,学生在互相评价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知道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承认各种智力是各自单独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不是以相互融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学业水平评价外,需要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在生活中观察、记录和收集学生的评价信息,做出合理并更全面的反馈。对于教育,我们需要聚焦课后,落脚于低年段,凸显于评价,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打牢根基、融于生活、多彩绽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