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童话剧中渗透德育之探究

时间:2024-08-31

李红辉

摘要:几百年来,荷花的品性在文人墨客中颂之不尽,***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会议上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塑造荷花品格,自觉发扬梅花精神,在协调工作中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这种高尚的品格,笔者编导了童话剧《洁白的莲》,将德育渗透其中。笔者“从稳‘莲根,拓方式”“散‘莲叶,塑形象”“开‘莲花,悟品德”三方面阐述了该童话剧渗透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童话剧;德育;渗透方法

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多用莲来形容廉洁、高贵的道德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会议上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塑造荷花品格,自觉发扬梅花精神,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在协调工作中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为让学生从小塑造这种高尚的品格,通过传统说教方式,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固然重要,但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在音乐舞蹈艺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此思想指导下,笔者编导了童话剧《洁白的莲》,将德育渗透在美妙的舞蹈中,这一童话剧获得了省、市一等奖,并“跳”进全国人大会议中心,获得“国星奖”,这让笔者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一、稳“莲”根。拓方式

德育教育是一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育人工作。过去,我们往往把课堂教学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将施教方式仅局限于说教上,狭隘的课堂教育观让德育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封闭化的趋势,导致德育教育的成效不佳。从事小学艺术教学20多年的笔者发现,虽然教学大纲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艺术课堂教学的首位,但艺术教育中潜藏的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有着其独特的功效。“要抓住艺术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许多儿童剧目、儿童歌曲都蕴藏着很多德育因素,通过艺术形式来展现,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当然,如何进行提炼和引导,则是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基于这种教学理念,笔者尝试用儿童剧的表演方式融入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从单纯的说教式转变为艺术化的融入,让学生在艺术欣赏和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德育的正能量,相较于传统的德育教育,其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种艺术德育教学方式既是对传统德育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和辅助,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拓展和提升;它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是笔者创作德育童话剧《洁白的莲》的初衷。

二、散“莲”叶,塑形象

笔者创作的童话剧《洁白的莲》的思路源自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何让学生掌握、吸收莲的高洁形象和其传达出的深层含义,是摆在笔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笔者将莲、泥、水等不同的物种设计成不同的艺术形象。为了设计好这些角色,笔者集思广益,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角色的创作。因为角色形象具体生动,学生十分积极,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认为莲的形象是正面的、阳光的,应该由代表着美丽、高雅的女生来扮演;有的学生认为淤泥本身污秽、肮脏,代表着邪恶、丑陋的反面形象;有的学生认为水是客观生存环境,好像没有正反形象之分;而主角青蛙,则是笔者设计的一个全新角色,这一形象代表着在廉政教育中经受各种考验和诱惑,最容易动摇和失去立场的一群人。正面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妹妹,时刻提醒、引导着青蛙廉洁自律、忠于职守,做一个有原则的正人君子;反面的、没有原则、污秽不堪的淤泥,总是诱导青蛙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使其深陷污垢当中。正是有了正反两个对立角色的设计,学生对正义和邪恶有了自己正确的判断。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认知,能让他们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因此教师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对小学生品格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个正面角色的塑造,就是教师优良思维品德的具体表现,会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反之,学生则有可能走上歪路。在学生对待剧中角色的态度上,可以折射出学生的品格修养,对品格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就应加以督促、引导,以此促进学生在艺术品德教育影响之下形成优良品德。

三、开“莲”花,悟品德

一位教育家曾说:“优良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艺术教育作为非传统德育教育之外影响学生品德的一种方式,具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作用。在学生进入角色体验的过程中,德育会进一步深化影响学生。笔者将剧本发放到各个学生手中,指导学生研读剧本,同时启发他们加入自己的理解,对本身角色形象进行再度创作,去体验角色道德品质的定位。作为艺术指导教师,笔者并不刻意为学生设计每个角色的具体肢体手位,也不规定学生饰演角色使用的固定语言模式,更不定位学生对角色心理思维的常规理解,而是完全让学生自由创作和想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把握他们正确的思想导向。笔者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去体验每一个角色:第一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选择莲、泥、水、蛙等任一角色,也就是让学生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喜爱的角色,笔者只给出参考意见,通过学生选择角色的表现,我们可以对其不同的表现进行品德教育引导;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再选择完全对立面的角色进行体验,让学生在与之前相反的角色当中去感受品德教育的反面,做到知己知彼,进而更好地理解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次要求學生选择剩下的没有体验过的角色,使其感知品德教育并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的判断,需要从立体的角度去分析,学会全面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如,青蛙就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原本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它,本是一个正面角色,可是在利益诱惑面前,青蛙逐渐失去原则,和淤泥为伍、与邪恶做伴,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坏蛋。但这样并不能说明青蛙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反面角色,因为德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强大的,在众多正面角色的影响下,在正确的德育教育下,青蛙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开始认识到淤泥这种反面角色的本质,最终改邪归正。我们在排演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最开始,学生都抢着选择饰演莲花妹妹,觉得漂亮、正面,但是通过对不同角色的体验和对比后,大部分的学生都想要扮演青蛙这种品德有待完善的角色,甚至有些学生还喜欢扮演淤泥这样的反面角色,他们说体验过淤泥这样角色之后,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正义的高大、品德教育的难能可贵。这就说明,学生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感到一次良好的德育教育熏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总之,不良行为的习得并非一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一项长期工程。作为师者,我们要注重德育的持续性,要从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加倍关爱学生,使他们沿着正轨成长;要将艺术与育人相结合,传统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每一个学生都绽放出心中最美、最洁白的“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