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黄燕棋
摘 要:培养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担起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任务。文章从活动内容、方法指导、活动过程、搭建平台等方面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探索提高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指导策略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培养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有价值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进行发明创造,掌握其中的规律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从小学生的实际和能力发展出发,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探索提高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策略。
一、拓宽活动内容,挖掘主题“创新点”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课堂。社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库。教师要从社会生活中捕捉适合学生学习实践的最好资源,在活动中挖掘创新的点子。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只有使活动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
(一)基于创新能力,完善活动内容
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主题,在综合考虑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对一些活动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解,多角度地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对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二)关注社会百态,抓住生活热点
学生通过考察、访问、调查、搜集资料等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反映社会事物和现象,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网上购物是一个新兴的购物方式,贴近我们的生活。学校门卫处的快递、小区门前的自投柜、快递业产生的包装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实践活动内容来展开研究,还可以根据社会上某一时期人们关注的问题设计主题活动,如“3·15”消费者权益日、下岗与就业问题、老人与养老问题等等。
(三)依托社区资源,突显地方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但要源于生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還要依托社区资源,体现地区特色。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每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风格,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每个地区、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对活动主题的理解,选出反映学校特色的课题。我校位于沙湾镇沙坑村,改革开放以来,沙坑村以创新的精神,将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的醒狮舞龙艺术打造成龙狮文化品牌。这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我校实践活动开展传统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沙湾镇姜埋奶饮食文化、广东音乐发源地柳堂乐社、兰花种植文化等都是主题开发研究的对象。
二、加强方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问题体系课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普遍问题课型解决。“方法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重要课型,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利用方法指导课指引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加工、改良是最有效的途径。一般来说,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包括:“加一加”,即把多个物体的功能加在一起,使其成为一项创新发明,如橡皮和铅笔加在一起就变成带橡皮的铅笔;“减一减”,即把一项物品减轻一点,减小一点,变成新的物品,如将衣服的袖子减掉变成马甲;“学一学”,即模仿已有的事物特点创造出新的事物,如模仿蝙蝠夜里飞行发明了雷达;“扩一扩”,即把物品放宽一点,扩大一点,使其功能产生明显的变化,如望远镜变成天文望远镜。此外,还有“缩一缩”“联一联”“换一换”“代一代”“变一变”等方法。无论是哪一种创造技法的领会,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去大胆地想象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如在“我们喜爱的体育运动的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小组对毽子进行研究:如何在夜间光线并不亮的地方踢毽子呢?我们在方法指导课上对学生进行指引,利用“加一加”的方法,学生发明了“荧光毽子”,并获得了番禺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巧排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
(一)在质疑善思中培养创新意识
科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进行假设预测,这也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个过程。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能使学生交流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就必须鼓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想或假设,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与假设加以肯定或鼓励。
(二)在细致观察中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对某一自然现象进行长达数月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做观察记录、数据分析以及总结提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深度和广度,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研究主题活动“榕树的秘密”中,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榕树进行长达3个多月的观察、研究,发现因地理位置、光照时间、受热面积不同,道路两边的榕树生长的速度不同。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文获得了区级奖项。
(三)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不应只让学生在教室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应将课外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设计制作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他们在活动中制作风筝、改良身边的小玩意、制作航空航海模型等等,所有的创造发明都是从动手实践中得来。
(四)在拓展想象中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创新能力发挥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其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和创造。同时,教师可以积极探索新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创新能力。
四、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成果展示课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创造,插上想象的翅膀,动手实践自己的所思、所想,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研究成果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习他人优秀的作品,学生会得到新的启示,当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的时候,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一)展示的形式多样
實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因此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其多样的特性。比如,项目与应用设计类活动的交流时应围绕作品开展;参观的项目的重点在于借助展览和演讲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展示;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可以选取手抄报、日记、文学作品等形式进行展示。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讲故事、改编歌词、表演小品等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呈现的角度多样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活动的开放程度影响着活动成果的展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以对内和对外两种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对内形式可以是课堂上辩论、讨论、展览和报告;对外形式可以是将作品展示给学生的家长或者是全体师生,也可以是面向社会的展览。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勇于展示自我,让家长体会学生的感情,实现亲子之间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我校对外展示的方式则以家长开放日或科技节为主。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寻找最适合学生的创新活动,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种竞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