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黄彩花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也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未来。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单是学校的事,更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文章结合具体的教育案例,从“从心开始,关爱留守儿童”“加强沟通,不另眼看待留守儿童”两方面对教育留守儿童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方法;家校互动
有一种失落叫做“妈妈要上班了”,每天早起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餐,过生日时有妈妈的陪伴,感冒生病了能得到妈妈的关爱……这些在大多数孩子看来习以为常的事,对于一些留守儿童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笔者是一名小学教师,今年教的班级有几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他们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家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监管,祖父母因知识有限,不能对他们实施有效监管,导致他们的自律意识较差,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作为班主任,笔者意识到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亲人和朋友那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让这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呢?这是笔者一直关注,也一直坚持不懈在做的工作。
一、从心开始,关爱留守儿童
对于留守儿童,笔者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无论课内还是课外,笔者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对他们的期待,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多予指导,让这些学生在学校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积极地投入集体活动中去。
如班上的小罗同学,她比较懒散,上课不积极发言,总是无精打采,作业也经常拖拖拉拉,卫生习惯也差,经常披头散发来学校,还会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导致班上有些学生不愿意与她交往。这个学生是一名留守儿童,随外公外婆生活。笔者了解情况后,每周班会课后都找她谈心,把她叫到办公室,开导她、鼓励她,与她一起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赠送她学习用品。每当这时,她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笔者还利用下课及其他休息时间,辅导她做作业。同时,笔者安排班上两个学习最好的学生和她组成学习小组,专门解决她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渐渐地,她能按時交作业了,上课也认真起来,性格也渐渐开朗了,还学会了扎头发。其他学生对她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愿意和她玩耍、交流了。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用爱来教育学生,这样才能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帮助,淡化思念父母所带来的痛苦。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唯有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才会有震撼灵魂的感动。
二、加强沟通,不另眼看待留守儿童
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对班上的学生充满爱。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入整个班级之中。笔者经常对班上的留守儿童说:“你们的父母不在身边,班主任就像你们的父母一样,有困难和困惑尽管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要把问题放在心里。”笔者带班时比较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只要发现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困难,都及时给予帮助。
如班上的小王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犯一些小错误,时常会受到笔者的批评。因此,她认为笔者有些不近人情。但有一件小事却让她彻底改变了对笔者的看法。有一次,她早读课随意讲话被笔者发现后,笔者把她叫到办公室来谈心,了解她为什么喜欢讲话。恰好这时有一位生病的学生来教师办公室借开水服药,笔者为这位学生清洗了杯子,并倒好开水递到他的手上,还询问了他的病情。这位学生走后,笔者继续与小王交流,并要求她写一份心得体会。在她写的体会中,笔者看到了这样的话:“我原以为您是一个‘冷血动物,可现在我才发现您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班主任。”从此以后,她的不良习惯慢慢改正,思想上进了,学习也进步了。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加大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教师就是关心、帮助他们的“父母”。
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做游戏,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使他们愿意亲近、信任教师,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家校互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的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无法取代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留守儿童,缺乏的正是来自父母的爱。于是,笔者便进行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与他们的监护人进行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及监护人进一步理解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学习并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如班上的小曾同学从小留守,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班上一个与众不同、特别淘气的小男孩。说他与众不同,是因为别的学生腰板直直地坐着听课的时候,他就像“老爷”一样往后一靠,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甚至有时上课还来回走动,犯了错误,别人能接受应有的惩罚,他却瞪着一双大眼睛,泪汪汪地看着老师,说什么也不按老师说的做。说他淘气,是因为站路队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会站到队伍里面,只有他非要站出来,给路队来一个“拐弯”;做题、写字或者自习时,时不时就会发出一些小动静。这样的一个学生既可爱又令人头疼,因为他总不守规矩。学校为了表示对留守儿童的重视和关爱,特意举办了关爱留守儿童会,把学校的留守儿童都集中在一个教室里,给他们开心理讲座。学校需要调查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填表时,要确定是否是农业户口,于是,笔者就给小曾的奶奶打电话。小曾的奶奶听到“留守儿童”这个词很激动,她说:“我们不报留守儿童,不要特殊对待,我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就好,因为上次学校留守儿童开会回来后孩子说了好多,说自己没有爸爸妈妈的爱,说爸爸妈妈不关心他,孩子的心思很重。黄老师,我们不报这个,也不要什么特别对待,只要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就行!谢谢你的好意!”笔者此时此刻终于明白,小曾为什么总是那么“与众不同”,因为他想引起教师的重视,得到教师的关爱。这种关爱,不是给他开个会谈心,给他填一张表格,给他发一个书包,而是来自教师真正的在乎与关心,他需要的是“他回答问题精彩时,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他写字工整时,教师一句真心的表扬;他帮助同学时,教师赞赏、认同的眼神”。明白这些后,笔者哪有理由去惩罚这个时常有些怪异举动的男孩呢?他向后靠、发出怪声音、不站到队列里都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没有名义上的“留守儿童”,笔者要给他们的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爱抚、一句发自内心的夸赞,让他们感受到笔者的爱。
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单是学校的事,更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让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用爱心、耐心去浇灌一颗颗需要爱心滋润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2]廖传景,吴继霞,张进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安全感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
[3]潘金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互动式教育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6(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