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黄健宇
摘 要:基于过去三年的“擔当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果,里仁洞小学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继续挖掘学校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域植地庄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索整合当地文化资源促进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学校特色发展的规律及有效路径。文章从“挖掘资源,立足发展,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稳定实施,注重实效,全面实施校本课程”“深刻反思,寻求突破,实现学校特色发展”三个方面,阐明了里仁洞小学探索的“担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发展;担当教育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的要求,践行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提出的“上品教化”教育理念,里仁洞小学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担当教育”学校品牌。在提炼“担当教育”学校文化的同时,里仁洞小学进行了部分课程建设,但还未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因此,里仁洞小学结合过去三年的“担当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果,继续挖掘学校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域植地庄丰富的教育资源,从核心理念、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等角度进行研究,建构“担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探索整合当地文化资源促进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学校特色发展的规律及有效路径。下面,笔者将对以“担当教育”为例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挖掘资源,立足发展,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一)立足学校实际,挖掘课程资源
里仁洞小学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植地庄精神”是学校所在区域宝贵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其主要内容是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自强意识。其中,革命先辈所体现出来的担当品质与新时代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契合。从“植地庄精神”中挖掘“担当精神”,进一步提炼为“担当教育”,并将之打造为学校教育品牌,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在构建“担当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里仁洞小学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弘扬“植地庄精神”,充实课程资源,通过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培育担当少年。
(二)明确发展思路,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的定向、规范和评价。因此,在充分挖掘和整理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里仁洞小学明确发展思路,确定了“担当教育”系列特色课程的总目标:培养有中华文化、有国际视野、有责任担当的现代中国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里仁洞小学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三个子目标:心存爱、行有道、达天下。“心存爱”即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意识;“行有道”即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品行、好风范;“达天下”即培养学生“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精神。
(三)成立课程开发小组,构建课程体系
成立以校长为主导、副校长为主管、各科组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心,开发校本课程。小组成员首先商讨制定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纲要体系,由相关科组负责人通过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构建出具体的课程内容,并通过多次教学实践来检验其效能,然后经过集体反思,完善课程的内容,最后由教师制定出课程实施方案(个别可以编出校本教材),印刷成册。经过长期实践,里仁洞小学建立了“担当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人文德育课程、生活德育课程、风雅德育课程和幸福德育课程四大课程,旨在通过各种担当教育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校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品行、好风范,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念、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二、稳定实施,注重实效,全面实施校本课程
(一)注重教师文化建设,培养担当型教师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组织者、实施者和促进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里仁洞小学在“担当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建设“教师健体养心室”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打造“教师共进平台”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开展“精彩人生”活动提升教师的团队归属感等一系列措施,培养教师的担当精神,打造担当型教师队伍,从而为“担当教育”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里仁洞小学立足课堂,紧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教学骨干为中坚力量,发掘各学科教学中的担当教育渗透点,形成各年级、多学科交叉的担当教育指导方案,为教师在学科中渗透担当教育提供指导,切实发挥好课堂育人的作用。同时,学校将“担当教育”校本课程纳入了学校课程计划,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如《担起一片天》校本课程,每学期开设5节课,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一、二年级《阳光的我》《我在班级》,三、四年级《我爱我家》《我在社区》,五、六年级《参加社会实践》《热爱这个世界》。每周开展特色校本课程,让学生讲红色故事、唱红歌、跳红舞、画红画等;每月开设传统主题教育课程,通过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爱的教育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学生的担当品格
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为了充分发挥“担当教育”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塑造学生的担当品格,里仁洞小学重点开展了以下育人活动:
1. 基于仪式的育人活动:学校设计了入学礼、“植地庄抗日战斗”纪念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担当勋章”嘉奖礼、升旗仪式、毕业礼等,并筹建了“红星”仪仗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和担当教育的认可和践行。
2. 基于社团的育人活动:学校着力建设“两社四组”(书画社、文化社团、阅读交流兴趣小组、生活数学兴趣小组、红色教育基地小导游小组、体育特长兴趣小组),为塑造学生的担当品格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3. 基于主題的育人活动:学校积极开展“植地庄抗日战斗”纪念活动以及军事体育文化节、担当教育文化节、“担当大讲堂”等主题活动。
4. 基于班级的育人活动:在班级中,实行全体班干部自主管理制度;定期轮换班干部,实施值日班长制;开展争勋章活动,创新评价模式。这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
5. 基于校外的育人活动:一是与家长合作,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二是与社区合作,开展“我为社区添光彩”活动。这让学生对自己的公民角色有了直观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三是开设研学旅行课程,结合红色文化担当教育开设学农课程、学工课程、学军课程等,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保障校本课程的实效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里仁洞小学遵循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多元化原则、连续性原则,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形成了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如在学生评价上,制定岗位责任章、纪律自律章、自主发展章、生命安全章、文明礼仪章、五一劳动章、创新实践章等争章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助力学生发展。另外,学校还制作了具有本校特色功能的“红棉担当少年”勋章,授予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优秀的学生。
三、深刻反思,寻求突破,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与反思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担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形成了乐担当、敢担当、能担当的优良品格;教师的担当意识有了显著增强,专业素质和教育技能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校实现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升了办学品位。未来,学校还将着眼全局,与时俱进,创新反思,寻求突破,充分发挥“担当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总而言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关键抓手,学校应立足校情和区域实际,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提炼特色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从而为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优质发展的办学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龙瑞兰.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创建问题探析——基于广东特色学校创建现状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
[2]马维振.学校特色文化创建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路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1).
[3]邹艳霞.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