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视数学阅读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4-08-31

樊俊坚

【摘 要】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阅读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指导,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一个十分值得数学教师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阅读;有效策略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指导,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

一、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然而,现时教学上很多实践案例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低,思维反应慢,理解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困难。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把握教材里的素材,进行有效阅读指导

课本上的素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要呈现的数学问题,都对学生思维产生一定的冲击。那么从数学文本出发,我们怎样利用书上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指导呢?

(一)阅读教材中的插图

新课程教材中有相当丰富的插图,都具有形象直观、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的特点,有着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插图,并且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把插图与文字、操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目的。如: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先通过让学生阅读,结合题目读懂教材中的插题。学生认真分析插图,明确了图中使用的多种方法、步骤,然后用准备好的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很快找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这样阅读把插图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操作还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这一阅读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不少学生还悄悄地阅读了例题的解题过程,从而产生了认知矛盾,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大大提高了。

(二)阅读课本例题

阅读课本的例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新课改提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材料,在课堂上使用一些有别于课本例题的材料。因此,学生阅读教材例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起到点拨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质疑,带着问题来阅读。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材在出示例题后出示一段概括性文字:“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可以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学生通过阅读,对“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太理解。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从机械阅读到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三)阅读教材中的归纳语

所谓“归纳语”是指教材中对概念、定义、性质、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数学课本上的总结语是经过归纳而得出的精练、准确的表述性语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要读懂它们,完全领会这些语言表述的含义,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复仔细地阅读,咬文嚼字,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以求把握其本质,同时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使之理解到位。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怎样让学生理解“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教材的文字,划出性质中的重点词“末尾”,并举例说明,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末尾”的含义。这样,通过寻找性质中的重点字词和阅读理解,学生就能够很快理解小数的性质了。

三、信息解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也是对数学信息材料进行部分与整体交替的感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信息解读,最后构建数学结构。在教学中通过四步阅读法进行解读,第一步:明确阅读任务;第二步:提取相关信息;第三步:筛选处理信息;第四步:规范完整答题。下面以教学《周长的认识》这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是以严谨的、演绎的文字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的教学特点,积极创设让学生读书的环境,使学生对需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如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前几天上街买了一块桌布,铺在桌面上总觉得不好看,有朋友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如果在这块桌布周围加一圈花边就好看了。老师也觉得这个建议好,可是这条花边应买多长呢?学生们纷纷提出方法。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学的欲望。

(二)按纲阅读,获取信息

按纲阅读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材料。对于一些学生能够阅读的内容,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内容拟出阅读思考与提纲,让学生按纲阅读,依着阅读提纲边读边思考,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努力去探索。

(三)交流总结,反思判断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对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肯定不同。所以在阅读这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反思总结将阅读时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理清,将不会的知识点学会,将游离的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反馈阅读信息,教师根据反馈的情况,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深化信息交流,从而达到检查阅读的效果。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通过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书本阅读进行了反思评价。学生把例题素材进行了从表面到内在的讨论,从而不断丰富阅读材料的内涵。

生1:物体表面或图形一周的长就是周长。

生2:应该是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不是封闭的就没有周长。

生3:我用尺子量了图形每条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图形的周长了。

生4:我对生3的回答有补充,有些图形不必量每边的长度,比如长方形只要量两边就可以算周长了,而正方形只要量一条就可以了。

生5:那么三角形就只要量一条就可以算周长了。

生6: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等的边,所以就不用每条边都量,而三角形不一定每条边都相等的,只有等边三角形才可以只量一条边的。(大部分学生提出等腰三角形只要量两条边就够了)

生7:刚才同学生们说的都是测量规则图形的周长方法,而圆形或不规则图形就不能直接用尺子来量周长了,可以用线围的方法。

生8:在用线围时要特别小心,一定要沿着图形的边来围,否则会不正确。

生9:我对圆的周长测量還有一种方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让圆在直线上转一圈,再量出滚过的线段长度就是圆的周长了。

通过以上的交流,学生对阅读材料个性化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达到了主动反思的目的。同学间的相互补充也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了不同的测量周长的方法,而且逐步实现了方法的优化,达到阅读的实效性。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和缜密性更加决定了数学解决问题时的读题和其他阅读有所区别。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和规律,才能更加科学准确地解决问题。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充分体现数学阅读的实效性,让数学阅读成为实现数学“减负高效”的有力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蒋瑶君.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8).

[2]高文君,韩联郡,田小现.数学阅读能力构成及阅读教学原则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5(36).

[3]王彩霞.例析数学阅读能力的四个层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

[4]刘鹏.进行数学阅读的基本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