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路径及策略探究

时间:2024-08-31

鲁琼

【摘 要】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人们对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也是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进行探究,提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教育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每个家庭几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过分地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对家长也是极其不尊重的,并因此养成恶劣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今后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家长应重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与学校要联手一起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是指对小学生行为和习惯进行指导教育,从而帮助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具体理解上,分为狭义理解与广义理解,狭义理解就是指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对小学生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方式的一种教育方法;广义上理解就是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生存能力、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未形成具体的行为习惯,喜欢模仿他人行为,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出现了众多的问题。例如,蛮横、浪费粮食、不爱学习、不尊重老人、刁钻蛮横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具体表现在小学生人格缺陷、小学生学习松懈、小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小学生行为习惯不文明这四方面。

(一)小学生人格缺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独生子女不断增加,同时迫于生活压力,孩子多由老人进行照顾,致使出现大量的“问题儿童”。小学生人格习惯缺失具体表现在:言行不一、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撒谎打架、刁蛮任性、缺少合作意识,对家长乱发脾气等。

(二)小學生学习松懈

目前,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小学生教育方式粗暴,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小学生学习目的盲目,学习缺乏自信,存在悲观厌学心理,在学习上缺乏学习自主性和刻苦精神,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做课堂笔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认真思考,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做小动作,不仅影响自身学习效果,还影响课堂纪律,对其他学生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三)小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就会对孩子过分溺爱、娇宠,从而导致小学生过于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经常是家长围绕着独生子女,家长做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导致孩子不愿意走向社会,不愿意到陌生环境中去,不善于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同时,独生子女零用钱多,花费无节制,经常将零用钱用于购买大量的玩具、零食,从而导致挑食、偏食的现象。另外,小学生缺乏自理能力,经常让家长帮忙刷牙、洗脸、洗头、洗脚、穿衣,对自己的东西随意丢放,并且生活作息无规律,迷恋电脑、电视。

(四)小学生行为不文明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懂,在许多事情处理上缺乏理智,难以抵抗外界的诱惑,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同时,小学生不懂得尊重老人,不爱护社会公共设施,对公共设施进行破坏,把公共设施弄得遍体鳞伤。此外,小学生法律观念弱,经常无视校规,在校发生打架、讲粗话现象;既不讲究公共道德,又害怕承担责任,在公共场合经常大声呼喊,乱丢垃圾。

三、小学生优良行为习惯养成方法

(一)将小学生行为习惯转变成内在品质

将小学生行为习惯转换成内在品质就需要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素质,将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道德情操培养相结合。在具体教学中运用媒体播放道德情感短片,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并观察短片内人物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小学生的高尚品质,开启小学生的心智。此外,在行为习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会、主题表演等方式。例如,召开“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采取听、读、讲、演等方式让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在价值,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小学生对行为习惯的认识,从而将行为习惯转变成内在品质。

(二)在小学生行为习惯教学中充分重视老师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模仿他人,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中,需要明确自身角色,要学会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例如,在进行小学行为习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勤俭节约,注重卫生,当看见地面有废纸时,将废纸捡起来,再跟小学生讲解,这是优秀的行为习惯,以后见到哪里有垃圾,就要把垃圾捡起来。相信教师言谈身教的讲课方式,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学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培养小学生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

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生活经验少,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对于小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不能要求全面,要从小的方面进行,注重小学生行为习惯中的细节问题,从小事情入手,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要对行为习惯内容进行充实,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进行行为能力培养,通过老师指导训练的方式,以小学生训练为主,调整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小学生优良行为习惯,让小学生学会做文明事,当文明学生。

(四)对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

小学生心理不稳定,自制能力差,因此小学生行为养成是一个复杂过程,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必须要持之以恒,不能懈怠。对小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就需要对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进行定期检查,严格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要将各种工作相结合,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位,避免行为习惯教学计划始终处在制度建立阶段。基于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生动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建立小学生奖励激励机制

在小学生行为习惯教学中要制定相关制度,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严格规范。同时,为了增强小学生行为教学,学校要设立一套完整的小学生奖励激励机制,采用“本人自评、家长监督、教师审批”的评价模式,对小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明确规划,评选出班级内的文明学生和优秀学生,并将文明学生和优秀学生设立成学习榜样,从而督促小学生学习,增强小学生学习荣誉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此外,要明确小学生的学习规划,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判断小学生应有的学习习惯,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小学生经常出现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规范,督促小学生尽快改正,并找出小学生行为习惯出现的根本原因,對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并给予惩罚,从而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学校老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不同途径对小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实践课程调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训练,落实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从而保证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广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2]马正清.如何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读与写(上,下旬),2015(22).

[3]莫利转.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未来英才,2016(18).

[4]孙泽文,李晗,谢小平.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