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体育课组织教法的选择运用

时间:2024-08-31

梁广任

【摘 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意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教学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体育教师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成为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体育课堂组织教法的有效选择及运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体育课;语言激趣法;游戏教学法;运动竞赛教学法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载体。“体育、艺术2+1项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课程改革的检验和提高,处理好“体育、艺术2+1项目”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体育教材,符合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它倡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近年来,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从理论和实践上讲,中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因此,在组织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下,教师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组织教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语言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笔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等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笔者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言”“童行”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把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编成“美羊羊队”“喜羊羊队”“懒羊羊队”“大灰狼队”,并给每位同学都编号。这样一来,同学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次集合时,老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通过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学生进入角色,逐渐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如笔者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又如在《立定跳远》的课开始时,笔者给学生出了一个小谜语:“两手用力摆,双腿迅速蹬,展体似雄鹰,落地如青蛙”。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通常具有竞争性,游戏情境的内容与形式也多种多样。利用游戏中的竞争性和情景导入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被广泛地采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准备活动,总是不认真,表现出极大的厌烦感。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代替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在主教材方面,也要多想一想竞赛的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以“玩”为主的,所以对体育课有兴趣。而主教材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都是单一的,因此学生对体育课总是提不起兴趣,达不到教学实效。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玩”的心理,并结合主教材来进行游戏练习。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培养兴趣,还可以锻炼意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讨厌,由于改变了这种方法,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

由于游戏教学对学生产生趣味性,容易使学生集中精力,这对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陶冶情操,发扬集体主义意识,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养成优良品质的习惯等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这一特殊的教学手段,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三、运动竞赛教学法

运动竞赛教学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去,切身体会比赛所带来的乐趣,享受体育的快乐,做课堂的主人。比赛往往是实战,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因此对学生的技战术和体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把竞赛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去体会“得第一”的快乐,表现自我,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运动竞赛既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更容易从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运动竞赛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丰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紧扣教材,合理地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短跑时,只是单一的教学生如何跑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很高,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教师结合运动竞赛内容“追逐跑”“接力往返跑”“换物赛跑”“障碍赛跑”等形式进行教学,并给学生提要求、做示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因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再如,在进行腿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教授动作要领,重复进行弹跳训练,这样是无法激发学习兴趣的。如果在这部分教学中融入竞赛,让学生分组进行单脚接力跳的比赛或跳绳接力,将枯燥的训练转化为运动竞赛。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愿望,课堂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竞赛一般都是以夺取最后胜负而告终,这种胜负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智力的竞争。因此,竞赛性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是有益的,它能满足学生生理、心理上的需求,更是现代社会对人体培养的需求。比如:“换物赛跑”“青蛙跳远”“山羊过河”等,这些内容对发展跑、跳、投等能力的灵敏速度、耐力素质的作用显著加强。通过教学游戏,学生提高了参与运动的兴趣,很容易完成相对的运动量。

综上所述,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和方法体系。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教师有责任心。由于是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和兴趣出发,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勇.体育课比赛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

[2]胡黄清.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体育教育,2005(05).

[3]高嵘,李书玲.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4]刘春萍.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5(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