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外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的三大策略

时间:2024-08-31

梁思尧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阅读密切联系。把课外阅读主题拓展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主题中渗入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的问题,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指导促进课外阅读活动课程化,既能丰盈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内容,更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渗入;促化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最有创意的课程”,正在全国蓬勃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内阅读有益的补充和延伸。采用“三大策略”使课外阅读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既能丰盈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内容,更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可谓省时高效,相得益彰。

策略一:主题拓展

把课外阅读主题拓展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横向拓展,即不同课外知识的综合运用。二是同一内容的深化,属于纵向拓展。

例如,阅读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拓展为“走进童话世界”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其横向拓展可以为:(1)童话知识——童话种类、童话欣赏、童话新作、童话作家故事;(2)童话与生活的联系——童话与主题公园、童话与各国风俗。

又如,读《爱的教育》课外阅读主题活动可以纵向拓展为“研究《爱的教育》故事”:“如何欣赏《爱的教育》”(开题活动)→品读《爱的教育》(实践活动)→“体验身边的爱”(交流评价活动)→“我感悟,我感恩”(成果展示活动)。

在此类的课外阅读主题拓展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例子中,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和体验不单是个体的阅读行为,不只是单纯的读书卡、读后感等的展示方式,更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运用个体操作与小组合作、亲子互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但落实了课外阅读的行为,更通过各种小组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评价等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深化了阅读行为,使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策略二:活动渗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的继承与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孕育的空间和选择的自由,注重引导学生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的主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

课外阅读首先就可以帮助师生确定综合实践主题,也可以帮助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的研究问题。如在“走进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提出“什么是温室气体”、“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如何形成”、“什么是低碳生活”等问题。

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番禺区图书馆的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查询。中高年级的同学在信息技术课上有了较为系统的电脑应用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能力进行信息的搜索、收集、整理、分析,他们可以进行网络阅读,获得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三:课程促化

设置课外阅读指导课程,能有效地指引学生分辨书籍的优劣,交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办法,挑选阅读有益内容,使学生的阅读之路走得更为顺畅。在“大阅读”的氛围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到位的课内指导,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分享阅读快乐,培养阅读习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方法指导课等课型的特点,在课内进行阅读方法归类,交流形式的梳理,非常有利于课外阅读活动课程化发展,继而充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一)主题活动课程化

课外阅读活动是学科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以综合实践课内指导为契机,使课外阅读主题课程化,是促进课外阅读课程化最关键的步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无现成教材,二无专任教师,三无固定场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中加入课外阅读活动内容,无疑大大充实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资源。

以桥东小学为例,我们通过分析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在“传承与发展”领域中,根据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提出了“在阅读中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课探索有效的综合实践拓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学模式。任课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融合学科特点,经过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生成了“唐诗宋词与唐宋文化”、“走进三代人的儿歌世界”、“小学生喜爱的课外书分类调查研究”、“寻找中华古诗名句”、“寻找名人与阅读的故事”、“关于汉字的学习与调查”等小主题活动,在综合实践课内帮助学生确立该阶段的课外阅读方向。经过学校构建活动领域、学科组或年级组规划活动专题、班级生成活动主题,使课外阅读逐步形成校本课程体系,使课外阅读指导融进综合实践课程内,以综合实践各类特色活动课型的课内指导促进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化开展,更能省时有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常态开展。

(二)方法内容具体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多样性有助于促进课外阅读方法内容具体化,其中方法指导课、问题研讨课等课型的课内指导尤其适合进行课外阅读方法内容具体指导。

如“寻找家乡的故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其中一节方法指导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个人阅读、小组共读、家庭共读等方式进行阅读,然后有的放矢地指引学生选看《番禺县志》、查找阅读关于市桥变迁的故事介绍、阅读番禺旅游书籍等读物,引导确定采取小组交流、个人展示、番禺历史小故事讲演等交流形式,使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家乡。当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遇到困惑时,“问题研讨课”的“师生质疑→研究讨论→合作释疑→评价反馈”环节即启发诱导学生回顾前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学生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展开协作和讨论,多方寻求答案。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答疑的尝试活动,对阅读方法内容作更加深入的具体指导和修正。

(三)评价交流多元化

普通的课外阅读评价交流展示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以读后感、读书卡、手抄报等成果方式展示),综合实践课内指导形式丰富多样,对促进课外阅读评价交流展示多元化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如综合实践“交流评价课”运用“交流→评价→建构”环节,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交流阅读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收获”,学生、教师、家长对“问题、困惑”进行点评或利用评价表格进行自评、互评,强化收获,形成建构,明确成果表现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观念进行归纳形成对“问题、困惑、收获”的认知体系。

“成果展示课”的“回顾导入→分组展示→发展提升”环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展示活动成果,展示自我,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创设相互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师生共同回顾活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生的成果(认识与建构、收获与体会、成果形式与内容、价值与意义),通过对成果的交流与评价,提升认知,师生一起总结,促成评价交流展示方式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课外阅读活动两者和谐融合,共同开展的探究实践,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校本化、常态化开展,创新了教学工作方式,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目标最终指向于提高师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元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黎瑞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3]教育部.教育部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新)[EB/OL].2006-03-07[2014-04-25].http://jxjy.com.cn:88/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73.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