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泰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4-08-31

李彬芳

【摘要】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当前高校开展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世界各国开展事务交流活动不断广泛和深入,高校泰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泰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起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中国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的作用。文章主要以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思想的重要性和泰语翻译教学现状问题作为出发点,研究实践教学策略,希望为我国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泰语翻译;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引言

课程思政教育思想,是在三全育人教育政策引导下,实施全面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教育思想注重课程教育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与共同发展,也是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我国高校开展的泰语翻译教学活动,是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泰語翻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可以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使高校人才在具备泰语语言应用及翻译技能的同时,能够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提升高校人才质量,促进高校人才全面发展,为我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泰语翻译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融合重要性分析

(一)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为重要任务。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高校学生对我国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同时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传承与弘扬。因此,在泰语翻译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融合,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推动泰语翻译教学活动实现创新发展。

(二)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要求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事务不断广泛与深入,泰语翻译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主要目标。但是随着国际活动的不断丰富,多元化思想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挑战与冲击,在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是有效应对多元化思想冲击的有效方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融合,可以坚定高校国际人才思想政治立场,使高校国际化人才对中国共产党纪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借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升高效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提升高校泰语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要求

传统教育理念下,泰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以培养学生泰语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泰语听力、读写、应用、翻译等能力为主要内容。课程思政教育思想的融合,可以从人文、思想政治、情感、文化等多方面开展综合教育工作,提升高效泰语专业人才综合素养,提升高校人才国际视野,增强高校泰语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肩负起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二、泰语翻译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一)缺乏德育思想的渗透

传统教育理念下,高校开展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泰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缺少德育思想的渗透。在对于中泰国际交流活动中涉及到的思想、政治、文化、经济等内容的学习与翻译教学中,多以泰语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缺少思想、政治、文化等教育观念的渗透,使得泰语翻译教学活动缺少德育育人思想。这一现状问题导致很多泰语专业学生综合专业能力与我国开展中泰交流与共同发展过程中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三、泰语翻译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思想实践策略研究

(一)提高泰语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思想,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自身思政教育工作意识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泰语翻译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合工作的教育效率和质量。提高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提升高校教师对于时事动态的关注与重视,丰富高校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是提高泰语翻译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加强教师管理工作,推动泰语翻译教学中课程思政思想的深入融合。在开展教师管理与培训工作过程中,注重教师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培养及管理,从教师自身德育教育思想、思政教育意识、教育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加强制度管理与监督考核。教师管理工作制度的健全及考核奖惩制度的配合,可以提升高校教师在开展泰语翻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积极性。在开展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观念,坚定高校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保障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其次,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内涵,丰富高校教师自身思政教育资源,提高高校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需要运用坚定地思想信念,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与弘扬,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有效应对国际交流活动中存在的多元化思想潮流的冲击与挑战,为高校学生今后开展中泰翻译、交流活动中奠定思想基础,发挥高校人才应用价值,促进中泰国际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最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示范带头作用。高校教师自身言行、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起着十分重要的熏陶和效仿作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可以起到良好思想熏陶和行为示范作用。高校教师在开展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中,时刻维护祖国尊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教学行为,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二)加强泰语翻译教学课程思政模式创新,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泰语翻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思想,需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并且注重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渗透,而不是暂时的、一时兴起的强硬灌输。加强泰语翻译教学课程思政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加强课程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和引领方面的作用。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将学生思想品德、政治观念、爱国情感、传统文化素养等纳入到泰语翻译教学目标当中去,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性,有效保障教师教学和学习效率。以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中的人名和地名翻译教学内容为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加强学生对我国人名和地名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思想的关注,而不是简单的“直译”。其次,丰富泰语翻译教学内容。在泰语翻译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教育思想,需要以丰富的翻译教学材料作为教育载体,起到全面渗透教育作用。同样以翻译泰语语言的人名和地名等教学内容为例,在开展翻译教学活动时,需要加强对汉语普通话的应用,注重翻译过程中汉语文化内涵的展现,使翻译教学活动起到弘扬普通话、汉语文化思想的教育作用。在泰语翻译教学中需要避免带有贬义、侮辱性、歧视性等字词的使用,提升翻译工作的优雅特点。针对不同泰语翻译内容,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观念,全面渗透思政教育思想,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强烈爱国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在今后开展翻译工作时可以坚定思想政治观念,以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地利益为准则。再次,深入挖掘泰语翻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结合泰语翻译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是全面深入渗透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在翻译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中国普通话的应用,针对不同的翻译内容、教学材料,从多方面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比如当前泰国出现的汉语学习热潮,加强思政教育思想的渗透,可以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同样以上述内容中提及的人名、地名翻译教学内容为例,在我很多人名中包含了大量的“国强”、“仁义”、“孝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爱国教育、孝道思想的弘扬与宣传素材,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广范围的宣传与弘扬。最后,加强泰语翻译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是提升泰语翻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国际人才的重要方法。比如结合不同时代的翻译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时代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

(三)丰富泰语翻译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丰富泰语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外,还可融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短视频、图片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更为浓厚的学习情境,提升情境教学效率。以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情感教育目标为例,可以结合从古至今不同时期,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一心,共同维护祖国统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对先进事迹的翻译,来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精神。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交流的丰富性,也是丰富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高校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从学生思想、认知、学情角度出发,和学生展开丰富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认同感。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到,泰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效率和质量,培养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理想信念有十分重要性作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需要高校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加强泰语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建设,丰富实践教学方法,以保障泰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石仁春.泰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与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6):144-146.

[2]赵晶晶,王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20(18):27-29.DOI:10.16723/j.cnki.yygc.2020.18.009.

[3]周锋,郭军.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2):199-2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