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吴小国
【摘要】众所周知,人类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逐渐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大量新事物的出现是这一时代最具特色的象征。对民族来说创新是灵魂,对国家来说它是兴旺和发达的永恒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社会需求的忠实反映,实现创新成是教育方向的必要变革,从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成就教育模式中做出改变,实施素质化教育,着重培育学生在创新的意识和行动上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发意识的培育必须遵循相关原则,辅以恰当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原则策略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行业对于小学阶段全面素质的重视,在创新意识培育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使教师将思维培育的参考原则放在脑海易被关注的重要位置。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强调学生的自发参与和主动探索,以这样高参与的活动是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挥和主动学习。学生参与也能够给予师生更多的创新交流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书本概念记忆,而是通过知识规律的探究完成深層理解的过程。
一、创建合适情境,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灵感和创新意识的有效动力
有生物学家提出,认为人的大脑不是单纯可以被填塞的容器,而是不断被激发扩展的空间。处于幼儿阶段的小学生在知识认识中产生的强烈求知欲,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若想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和创造兴趣,就需要利用方式诱导儿童大脑,形成探索规律的欲望,从而使创新意识能够得到开发。人的内心都是有一种成为发现者和探索者的深层需求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和浮于表层。例如小学数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激将法”,在校学生对未知趣事的强烈好奇下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带有求知疑问和对新知识的渴望中完成高效率的教学。利用这一点,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有目地的建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于探究和表现的深层欲望。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或建立矛盾,并表现出自身面对问题出现困境,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完成问题的思想。例如测量圆形的教学,提出如何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这样形状不合的矛盾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同的学生因其思维方向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做出不同解释。答案会有直接在圆上做出记号,沿标尺刻度滚动圆形得出结论,有的学生利用中介物比如一些软绳纸条等可以塑形的物体,绕圆一周后再对中介进行测量。回答基本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回答的局限重列问题,使学生的讨论度重新高涨起来。在多个问题的逐渐引导中最后发现计算规律,这样通过建立问题情境,诱导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探讨和再创造的解决过程,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探索问题的求知欲,也能够为学生树立面对困难能够自行解决的自信。
二、建立疑问,鼓励质疑,为学生发现和探寻知识搭建桥梁,促进创新意识的锻炼
进行探究的源头是疑问,也是创新的开端。建立疑问,能够激发学生意识火花,将学生思想引入问题的发现、探索和处理中,从而完成对规律的探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参与探索,支持学生提出质疑,建立学生敢于猜测,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师对学生特殊猜想和疑问的鼓励,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更好,的方法猜想,让学生的猜想和探索带有强烈积极性。用一些典型例题锻炼学生的猜想,计算9+99+999+9999的结果这样不断累加的计算类型。作为小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计算和理解方式进行有特色的解决,例如,引导学生发现数字规律,将其数字进行修补置换,化身为更易理解的数字:(10-1)+(100-1)+(1000-1)+(10000-1)这样的形式得出11110-4=11106,若是小学生们无法用大额数字直接减去,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发现此处共减四的情况下,得出(10-4)+100+1000+10000=11106的结果。问题顺利解决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猜想自信得到鼓励,同时培育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出质疑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面对问题更灵活机动的处理。学生发散式的思维经常不受模式的束缚,使学生能打破传统解题方式,从问题中通过探究共性、寻找变性和多角度的展开猜想处理问题。发散性的锻炼需要教师采用一题多解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育,指引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个性见解得到展现,也能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进行处理。
三、实践是意识培养的保证
活动实践使创新能力培育中的核心内容,利用小学生本身好动活泼的个性,推动数学实践课程环节的规划设计,满足学生动手意愿和探索兴趣的同时,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本就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思维开拓来得到培育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对问题形成清晰的理解,对问题的处理产生更多更具个性化的思考。在不断的实践中让学生发散的思维和充满创造性的解决方式得到实验和多重改进。
结束语
根据对上文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创新意识培育不能忽略数学这一重要途径。通过数学问题中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对学生大胆猜想的鼓励,大量问题实践开发学生创新意识,满足新时期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诫岭.创新的策略:创新能力训练与测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