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情境教学 提高品德课堂实效

时间:2024-08-31

陈艳红

【摘 要】情境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沟通课内与课外。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从媒体资源、角色扮演、操作讨论三方面论证情景教学对课堂实效的提高作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课堂实效;品德课堂

情境教学,即将情境展开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体验和感悟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课内的学习效果延伸到课外。它在本质上与品德课程的性质“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一脉相承。而且它在课堂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的,模式也是灵活的,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媒体资源,声色俱全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学、爱探索、情绪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恰当地运用形、色、音俱佳的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比如笔者在执教《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一课时,首先播放动物世界画面,然后贴出一幅动物王国的图片,以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说:“你们喜欢动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王国去了解一下,哪些是有益的动物,它们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然后和学生戴上不同动物头饰进行表演……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及丰富的课件演示,情理交融,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便油然而生。通过声色俱全的媒体资源以及情境体验,学生在活动中直接体验和自主探究总结出正确的道德观点,而不是靠教师灌输的。

二、角色扮演,贴近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因此,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把贴近儿童生活的场景作为教学的背景,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引发学生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深化道德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上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三的内容——《试试看》这一课时,我创设了“服装买卖超市”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尝试扮演“顾客”与“老板”这两种角色,然后让他们谈谈扮演不同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在整个模拟过程中,我让学生来讨论“如何才是精明的顾客和老板”,由于这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生活以及亲身体验,所以他们的发言十分踊跃,交流也非常积极。可以说,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但学会了买卖的技巧,而且学会了买卖中的文明用语,逻辑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操作讨论,融入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有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更能使教育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讨论等等,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教学《试试看》一课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后,设计了一个“做做小背心”的环节,让学生大胆想象,充分发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背心。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商品常识以及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调动,课堂效果也相当好。

善于利用媒体资源、角色扮演,以及操作讨论这些情境的创设,可突破以往单一、封闭的教学课堂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中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尽情地表现自我,发展自己的情感、品德、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04).

[2]赵亚夫.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