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陆翔
【摘 要】结合本地的乡土乡情,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历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考察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为例,探讨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的主题选择、方案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值得借鉴。
【关键词】乡土历史;综合实践课程;新造;“二·一八”
结合本地的乡土乡情,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历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在初中乡土历史课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理论思考和“考察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的教学实践,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乡土历史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开展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理论思考
(一)开展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探究、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是对侧重课堂讲授、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它更着重于培养学生观察、规划、总结、表达交流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基于开展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在开展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活动方案。比如,可以通过学生的户籍资料,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考察、采访和收集资料的活动中来。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把相关学生确定为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主体。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客体就是当地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实物的和非物质两种形式。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应该事先查阅资料,了解当地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历史建筑等,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做到先谋而后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体现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此外,由于这一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也就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所以对于主题的选择,教师要协助学生自主选择。
总之,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观察与记录、实践与探索、分析与描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的能力、素质有所提高。
二、开展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的实践
(一)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主题的选择
我校地处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在千百年的历史里,番禺新造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蔚为可观,是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有待开发的资源宝藏。它是近代名人屈大均的故乡,也是近代革命的摇篮。这里既有体现岭南历史文化的小谷围古祠堂,又有纪念革命先贤精神的“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列出了“小谷围的古祠堂文化探究”、“‘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考察”两个主题,供学生探讨、选择,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们最后选择了“‘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考察”主题。接着,笔者布置学生做好前期的资料收集准备,以便增强活动过程中的感性认识。
(二)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方案设计
方案是教学活动的蓝本,笔者主要确定了学生的分工、获取资料的途径及方法等几个大方向。对于《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的实践活动,方案主要如下:
A. 探究目的:了解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的概况,诸如所处位置,历史变迁等;了解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的现状及保护措施;分析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并为其开发保护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建议。
B. 探究人员:黎晓媚等8人。
C. 探究经过:
第一次活动,制订探究计划。
第二次活动,收集历史资料。地点:新造镇人民政府,新造镇秀发村委,番禺区地方志办公室,番禺图书馆,走访新造镇秀发村老人。
第三次活动,了解现状。地点:新造镇秀发村。
第四次活动,整理分析资料,小组讨论研究。
第五次活动,交流、讨论调查报告。
第六次活动,调查报告定稿。
D. 探究成果形式:调查报告。
(三)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具体实施
这是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模拟会议、角色扮演、社会洽谈、调查采访等社会活动方式,对所选课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的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
1. 指导学生阅读与乡土史有关的文史资料、革命回忆录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乡土史料中的真人真事,遗迹实物,可给学生鲜明的立体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较容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番禺新造镇地理位置重要,清代为巡检司驻地,1932年时为番禺县府所在地,抗战时期珠江纵队也曾活跃于此。笔者在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搜集阅读有关这方面的文史资料,让学生以演讲、表演等形式进行情景再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 办历史图片展览,编乡土历史手抄报——培养学生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能力
在“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实践活动中,学生收集了不少相关文字资料,拍摄了大量的相片,在整理好相关资料图片后,让他们参加“新造历史遗址图片展览”,同时要求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编纂乡土史报。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分类,对图片、文字资料进行融合,找出有用的文字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说明,这就更锻炼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了。
3. 开展“为保护遗址献计献策”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互助能力
通过对“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的考察,学生了解了新造人民当时的英勇抗战、不畏牺牲的精神,同时也对日寇侵华罪行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抗战精神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这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家乡的光荣革命斗争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但同时又对纪念碑面临破坏的现实忧心忡忡。虽然学生掌握了不少资料,但要他们根据资料提出见解,却不是易事,因为这需要他们相互研讨,相互启发,因此,分工合作是这次活动的首选,在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开展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的总结
通过开展“‘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考察”主题活动,师生体会良多。
(一)熟悉的事物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说,亲近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是探究自己的家乡,研究自己熟悉的内容,因此感觉是亲切的,活动中的表现是热烈的,师生的交流是活跃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从而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外教学活动中去。
(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等能力
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史料,采访、摄影等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搜集调查、访问参观,座谈讨论及出版专刊、调查报告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一学期来,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不但增长了历史知识,而且对濒临破坏的抗战烈士纪念碑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写成了《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调查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该报告也在番禺区科技创新大赛上获社会实践类的三等奖。
综上所述,乡土历史的综合实践课程完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特别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探究、动手、创造等能力培养更具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戴文军.历史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3(03).
[3]凤光宇.利用乡土资源,开设历史探究型课程的探索[J].历史教学问题,2001(0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