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艾明霞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地理课程标准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作为标准,通过对“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分析”-以非洲为例的学习,着重研讨如何通过非洲非地带性气候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关键词】综合思维能力;高中地理;非洲;教学设计
一、地理学科对新时期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目前,地理课程标准正在改革中,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应的也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可以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渐渐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关键能力。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形成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以下笔者结合综合思维培养和案例教学,对案例教学以及综合思维培养方法做了如下探讨:
二、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研究——“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分析”-以非洲为例
(一)“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分析”-以非洲为例的课堂综合思维的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可以利用典型案例教学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对所学章节内容有初步的掌握;其次,利用非洲非地带性气候的不同案例与本章节课的主题相结合,设置合理的导学问题,让学生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字,分析出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整体性的原则,认识和分析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要素综合分析能力。本堂课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两个方面入手,最终培养学生能运用于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直观全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本次授课中多次采用图表辅助教学,并且要求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梳理。非洲非地带性气候成因分析的案例中,收集了诸多的气温降水图、地形图、风向图、洋流图,让学生在完成导学问题时习惯看图,学会看图,分析图表,在根据图表信息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授课的最后环节,我们会布置给学生一份思维导图作业,让学生对知识加以巩固并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老师最后来做出点评。
(三)学情分析
授课过程中的学生们是选考地理的高二学生,具备基础的地理基本素养,能以问题探究式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发现问题之间的关系,能准确通过统计图说出具体的气候类型,对非洲地带性气候的一般分布、成因及特点有足够的了解,这是对本节课的学习非常有利。但是学生的思维程度较浅,对材料的解读不深入,发散性思维较弱,是本次课在开展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和培养的。
(四)教学目标
1、繪制理想状态下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地理实践力)2、指出非洲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区域认知)3、分析非洲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综合思维)
(五)教学重难点
分析非洲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非洲宣传片欣赏了非洲壮丽之美,茫茫沙漠、茂密雨林、广阔草原,共同构成了非洲多样的景观。多种多样的景观是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我们把视角投向非洲的气候,聚焦非洲气候的别样风味。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体会、欣赏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绘图环节
教师活动:绘制理想状态下气候分布图并找出非地带性气候分布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离不开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本探究活动提出三个问题
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左侧空白处写出气压带和风带,并标注风向;
2、仅考虑纬度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请同学们绘制出非洲地区的理想的气候分布
3、对比非洲实际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地区,并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1、小组成员之间纠错,改正。
2、展示图示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错误的地方,并在白板上改正。
3、学生代表讲解理想状态下的非洲各种气候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4、到与理想气候分布图中不一样的气候分布区,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1、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起到巩固复习作用,并未本次课重难点起到铺垫作用。
2、通过理想状态下与实际非洲气候类型图对比,能让学生清楚的找到非洲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实现本节课前两个任务。
画图环节小结:
有些地区本应该出现甲类气候但是没有出现,而不该出现的乙类气候却偏偏出现了,这就是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在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地理环境会受到某些地理要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这也就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分析环节
教师活动:非地带性气候成因分析本探究活动,提供非洲三处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降水气温图等相关背景材料,着重通过本材料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材料分析从而掌握非地带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再次分组讨论,在讨论时注意指明材料中的有用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说明做题思路和思维过程,最后在简述自己的答案。在回答后有不同意见,同组同学或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图文分析能力的运用从而提高问题分析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总结环节
学生总结:总结下影响非地带性气候的因素:局部环流+地形+洋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总结很到位,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先回顾气候理想状态的分布、成因,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所以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成因分析,建立在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成因分析的认知基础之上,属于从一般到特殊、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过渡学习。所以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以下方法:在分析非地带性气候成因之前,要先比较非地带性气候与地带性气候的特征差异,从特征差异出发分析原因,确保分析方向的正确性。
画思维导图环节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利用人脑的发散倾向,围绕核心问题,将脑海中不断闪现的知识点进行捕捉,然后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挖主导因素,最终形成纵深立体的思维全景图。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能使教学目标更明确,课堂线索更清晰;也敦促教师在教授知识关联的同时,注重思维关联的传导。
思维导图范式
三、对基于综合思维能力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的思考
首先,基于综合思维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必须以基础概念为中心,先让学生掌握本章节的基础知识概念之后,利用典型案例作为背景材料,由浅入深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进行阶梯式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
其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积极作用。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后,设置合理的导学问题,发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互动,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要素综合思维分析和时空综合思维的分析,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可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深度。
再次,对学生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及时的合理的评价。可引用 SOLO分层评价理论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学生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只有对学生及时的、合理的评价,才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最后,鼓励学生将地理综合思维运用到实际地理现象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过程当中寻找与实际相似的例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苗会敏.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稻作文化的印记”为例[J].中学地理参考(下半月),2018(7):25-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