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的教学现状及应对

时间:2024-08-31

李峰

【摘要】文化常识是高中生探知课文内容的突破口,能够帮助高中生从掌握“作者信息”到理解“作品信息”,为高中生透彻掌握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因此,教师以文化常识的教学现状入手,积极探究优化文化常识教学的有效策略,并借助提升文化常识的教学地位、强化文化常识的实用价值、优化文化常识的教学方式、提高文化常识的教学效果等方法而付诸实施,切实促进文化常识教学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学现状

一、文化常识的内容简介

文化常识是指某一篇文学作品的作者信息,如姓名、别名、雅号、成名作、代表作、艺术风格、文学成就等。文化常识还能够为高中生提供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以及创作意图等,因而非常有助于降低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辅助高中生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

二、语文文化常识的教学现状

(一)文化常识经常被人遗忘。文化常识虽然是高中生掌握课文内容的突破口,其重要地位却常常被人遗忘。究其原因,无非是课文内容在高考中鲜有涉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更是“难登大雅之堂”。因此,一些教师在错误思想的驱动下一般都不太重视文化常识的辅助价值,从而导致文化常识的教学地位非常尴尬。

(二)文化常识脱离课文内容。文化常识的教学地位非常尴尬,仅仅是课文赏析的前奏。教師用寥寥数语介绍完课文内容的相关信息后,文化常识就被“掀篇”了。而后面的课文赏析根本不再涉及文化常识提供的辅助信息和背景材料,从而导致文化常识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孤立环节”,或一个废弃不用的教学区域,非常可惜!

(三)文化常识教学方式单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化常识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按照课文下面的注释内容画一画关键词,让高中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简单、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高中生对文化常识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厌烦心理甚至畏难情绪,使高中生对文化常识内容敬而远之,缺乏认知积极性和探究主动性。

(四)文化常识教学效果低下。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文化常识这一教学内容得不到高中生的主体支持、智力支撑,因而高中生在文化常识学习过程中没有认知兴趣、求知动机、探究热情和生命活力。高中生的“表面应付行为”导致文化常识教学效果失去了群众基础和人气支持,而逐渐走向低效发展阶段。

三、优化文化常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文化常识的教学地位。文学作品来源于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生活际遇,而文化常识则是介绍作者生平事迹、文学历程和艺术成就的知识板块,能够直接反映出文学作品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文学特色与艺术风格。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提升文化常识的教学地位,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认知时间和探究空间。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所抒发的伟人情怀、革命豪情、无畏精神和理想追求与高中生的书生气息、安逸生活和人生目标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生难以“近距离地”达到作者的思想状态、精神境界和觉悟层次,自然在理解《沁园春·长沙》时会产生较大的难度。为此,教师要提高文化常识教学地位,将《沁园春·长沙》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心态为高中生娓娓道来,降低高中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难度。

(二)强化文化常识的实用价值。文化常识是对课文内容的简略介绍,能够为高中生的课文认知提供一些必不可少的辅助信息,便于高中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学灵感和创作意图。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文化常识的实用价值,以文化常识提供的背景信息为线索慢慢开启课文内容的主体探究活动,帮助高中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以《鸿门宴》为例:《鸿门宴》素来就被世人打上“负面标签”,因此,教师要借助文化常识的教学环节为高中生提供《鸿门宴》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战争形势以及“鸿门宴”的真正目的,让高中生清清楚楚地明白《鸿门宴》中项羽的目的、范增的目的、项庄的目的、刘邦的目的等,以“看戏人”的角度去全面审视和科学剖析每一个重要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意图,以此探究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从而实现对《鸿门宴》的高质量掌握。

(三)优化文化常识的教学方式。传统文化常识的教学方式是“画一画”“背一背”,方法简单、过程枯燥、毫无趣味。因此,教师要以文化常识为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最适合文化常识教学的人性化、趣味化和实效化的认知方式,在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就有效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兴趣和猎奇心理,更要激发高中生的认知积极性和探究主动性。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课文《纪念刘和珍君》与高中生之间存有非常大的时代差异和政治差异,因而很多高中生难以理解“国民政府”的残暴与血腥,因为现代高中生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文明的安宁环境之中。为了优化文化常识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播放网络资源《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堂情景剧,尤其是最后五分钟,能够让高中生借助视频资料获得强烈的感官刺激、心理冲击和情感体验,使高中生更加清楚地明白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此文。

(四)提高文化常识的教学效果。文化常识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高中生掌握了文化常识,就“吹响”了征服课文内容的号角。因此,教师要注意探索文化常识的最优教学方式,积极提升文化常识的趣味含量、吸引力度和教学效果,借助高中生的强大生命活力、认知兴趣和求知动机,从而释放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认知潜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课文赏析具有突出的文学性、故事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因而是高中生知识积累、视野拓展、见识增长和素养提升的文学滋养与艺术精华。此中,文化常识则是拉近文学作品与高中生认知距离、时代差异和思想差异的“金钥匙”,能够为高中生提供文学作品的产生诱因、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意图等,因而能够直接降低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认知难度和文化差异,增效高中生的语文认知。

参考文献:

[1]闫圆圆.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0):85.

[2]秦荣明.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汉字文化,2019(04):109-110.

[3]吴风英.对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4):1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