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逻辑基础

时间:2024-08-31

张博文 刘松 廖俊宁

现代寄宿制学校建设是民生关注的重要工程和教育治理的重要命题,而学生自主管理则是现代寄宿制学校内涵建设的突破口与关键抓手。其核心立意是:常规德育工作尊重发展学生主体意识,课堂教学实现德育渗透的微循环平衡,文化建设与德育管理注重落实生态性教育理念,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自主探究与协同合作的统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和谐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现代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有其独特的逻辑基础。

一、政策与现实逻辑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启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学生的内在自觉是“三全育人”应有之义。可见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政策都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中国地域广、人口密集高等背景下,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布局的规划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及其学生自主管理,成为教育民生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中小学德育实践中,道德教育重知识经验灌输轻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少学生认知水平高却文化自觉差、道德思辨力强却言行不一。通过寄宿生自主管理,可由组织成员自主规划、自主决策、自主归因、自主实施、自主监测、自主评估、自主总结、自主升华,从而促进学生的内在成长。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供有用借鉴。

二、理论逻辑

现代学校制度视域下,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关于教育主体性、网络德育和德育交往等理论研究,为课题带来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启发。人本主义德育理论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既是德育工作的对象,又是它的主体。时代呼唤着德育的人本性和主体性。“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为基础。德育工作者与学生感情相通,心理相融,真知互补,思想互动,工作才能有实际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自主管理是有效教育的前提。”现代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研究,应适应新德育理念,促进学生自主意识与习惯的形成。

三、落地逻辑

现代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要回应以下基本问题:其基本内涵与时代诉求是什么?如何依据其内在规律性要求实现机制的优化?如何提升其针对性与实效性?其落地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一是制度引领中规范日常行为。具体包括:不断完善学生值周班制度、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寄宿生考勤与抽查制度等。

二是生活管理中促进健康成长。具体包括:寄宿生会议——寄宿生生活管理的常规化;寄宿生沙龙——寄宿生生活的主题性研讨;自我示范——宿舍卫生的“三四五”工程;自我调节——作息时间的“四统一”;自我监管——活动出勤的“四点名”;自我改进——卫生工作的“两检查”;自我提高——年级跑操的整体优化;自我救助——完善低年级寄宿学生生活辅助的学长导师制。

三是班级共建中强化人文关怀。具体包括:提炼班训,落实规约;拟定目标,促进自觉;培养干部,一线自律;强化常规,树立班风;重视班会,团队活动;家校共联,协调共通。

四是自主研学中提升生命活力。具体包括:夯实基础,侧重能力----因势利导的自主学习机制优化;立足发展、面向未来----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机制优化;思想引领、心理疏导———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积极影响优化。

五是智能德育中唤醒主体自觉。具体包括:利用现代媒体,信息化建设中推动过程性自主管理;建设德育网络平台,实现主体德育的数据共享与成果分享;建立德育教育资源库,促进寄宿生自我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主题教育中提升综合素养。具体包括:安全法制教育,快乐活动中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爱心感恩教育,人性反思中挖掘积极的人性态度;卫生健康教育,生活细节中培育高品质责任担当;伦理仪式教育,集体教育中涵养良好的道德修为;心理品德教育,自我悦纳中释放心灵的无穷能量;人文风俗教育,美妙体验中提炼优秀的人文精神;经济理财教育,勤劳节俭中培养经济的生活理性;战略国防教育,激情碰撞中形成国际的战略意识;运动竞技教育,身体锻炼中激发潜在的青春活力;音乐美术教育,艺术熏陶中提升灵动的生命气质;劳动实践教育,综合探究中培育多元的关键能力。

现代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应实现“实践经验中开花”与“理论升华中结果”的有机统一,借助班会、校会以及理论研讨、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各种研究平台和渠道,借助QQ、微信、抖音等最新的自媒体技术,构建现代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框架。此外,还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德育过程中主体间性的发挥,最终实现德性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

(本论文系刘松校长主持的湖南省规划课题“现代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批准号为XJK015BZXX007]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柏参天.以班级自主管理促学生自主成长[J].教育家,2021(11):64.

[2]韩瑞娟.学生管理目标从形成规制到促成自主的深化[J].教学与管理,2021(03):64-67.

[3]刘彤彤.责任教育推动“小主人空间”的实践研究[J].基礎教育参考,2020(12):79-80.

[4]王新凡.扬自主管理之帆促学生全面发展[J].华夏教师,2019(30):12.

[5]张海臣.自主管理,从学校到班级的延伸[N].中国教师报,2019-10-23(010).

作者简介:张博文,男,汉族,籍贯:邵阳,生于:1976-06,职称:中高,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松,女,汉族,籍贯:长沙,生于:1964-08,职称:中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德育理论与实践;廖俊宁,男,汉族,籍贯:宁乡,生于:1964-02,职称:中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