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包容性设计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运用

时间:2024-08-31

【摘要】现如今科学智能高速发展,部分人群难免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但其同样具有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权利,不如扩大智能产品的包容度,使包容性设计和智能化家居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怎样将有限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并在保证协调的前提下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审美和使用需求,是二者不断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包容性设计;智能家居产品;产品设计

一、两个新设计领域简述:

1.1包容性设计的概念和源起:

罗杰·科尔曼(Roger Coleman)在1994年的第12届国际工效学联合会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到了包容性设计,他提出,与其说包容性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不如说它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种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尝试着将设计与社会需求相联系,以此来应对当今世界老龄化、残疾和社会公平等问题。[1]

包容性设计并不受某一特定风格的约束,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主张发挥设计师的人文关怀,并通过降低对使用者的要求、扩大使用范围等方式,满足多数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尤其面向老人、残疾人士、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希望通过设计使他们获得与常人一致的良好使用体验和优质服务。这并不意味着要针对每位用户进行专门的设计,包容性设计的核心是建立一种能被尽可能多的人群有效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途径,确保产品的受众群体更广,且使用过程正常进行,不受用户年龄和能力的限制。[2]

1.2智能家居的理念:

智能家居(smart home, home automation)通俗来讲就是家具产品智能化,还包括以用户居住环境为载体,将相关的家居设施集成起来,从而实现住宅设施与家庭内部日程事物处理的高效管理系统。它的概念形成的很早,但长时间未付诸实际,直到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在1984年将建筑设备的整合化、信息化的概念应用到实际产品中,智能家居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世。

智能化家居提升了家居产品的使用便捷度,是普通家居产品的升级,多个智能家居可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智能家居系统,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聯化的体现,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综合布线技术等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联系在一起,促进各个智能家居产品的联动,并在居住环境中形成环保节能的循环系统,为用户提供安全便利的居住空间[3]。

二、相关设计在当前的时代:

2.1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

不同的时代孕育出不同的设计,其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十七世纪的欧洲迅速扩张积累资本,贵族们在生活上追求奢华与享受,对各类产品主张华丽与热情,再加上宗教改革对信徒的冲击,才造就了巴洛克设计风格的盛行。同样,包容性设计所体现出的为更广大消费群体服务的追求,也是在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不同的是包容性设计并不是某种统一的设计风格,而是在社会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对“大众化设计的”进一步解读与发展,相较于大众化设计,它更追求“高品质”与“大众化”的结合,追求为更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的服务。

随着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资料的消耗也进一步加剧,如何物尽其用以达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市场上,实用性强的多功能产品也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了追求功能的多样化,产品的造型和外观也愈发统一和简洁,最受欢迎的产品往往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可谓“老少皆宜”,而这也正是它受众面广的原因之一——包容性强。没有规划准确的用户群体范围,也就代表着用户群体之广泛,如今社会环境中已没有明显的阶级之分,包容性设计就是要进一步拉近人与人在产品使用上的差距,当一件产品能同时满足多种人的需要,不仅对资源的节约有益、对特殊人群的便捷生活有益,更一定情况下有益于满足当下人们对高效生活的追求。

再者,人文关怀的号召使人们愈发的意识到残疾人士生活中存在的不便因素,若“无障碍设计”是为了他们能更方便地进行日常生活,包容性设计则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减少心理压力,从而逐渐融入集体生活。

智能化发展也为包容性设计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将二者联系起来有利于突破之前的产品在设计中存在的部分局限,从而更好的扩展用户范围。与此同时,怎样将有限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并在保证协调的前提下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审美和使用需求,是包容性设计不断研究的课题。

2.2智能家居现状:

生产力的提高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智能家居产品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其研发阶段仍处于初期,智能化程度不足,更多的是把先进技术运用到了提高产品趣味性以及便捷性上,实用性仍有待强化。除此之外,从家居产品的自动化方面来说,现阶段的智能家居缺乏对社会大环境的全面感知,将“自动化”仅限于产品的自动运作,忽略了对客观世界特殊状况的预判和考量,且缺少一定的情感关怀,尤其是部分老年群体、儿童群体和残疾人士群体,他们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要完全享受到智能化产品带来的优质服务并非易事。

当下智能通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为人们使用智能家居提供了更便利的使用途径,可这再一次对部分老年群体、儿童群体和残疾人士群体的正常使用产生了阻碍,如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方便特殊群体的使用,是智能家居产品与包容性设计相结合的第一步。

2.3社会老龄化:

从联合国提供的预测信息可得,1990年到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5%,而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年递增速度为3.3%;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3%,同期我国的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到了11.5%,我国无论是年增长速度还是人口比重都超过了世界平均值,面对老龄化持续升温的情况,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了《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年龄超过65岁的人口比例将占到全国人口的14%,已然步入老龄化社会。

与老龄化问题一同发酵的还有日益艰巨的养老问题,当今社会环境中,房价居高不下,独生子女占比大,部分人群选择将老人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以便得到更好的照料,种种因素使得“两代同住”“三代同住”的情况逐渐增多,且上涨趋势明显,包容性设计便能很好的服务于此类消费者,他们由不同的年龄阶段组成,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审美也不尽相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是参差,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生活起居必定不可避免的存在些许冲突矛盾,而避免矛盾的碰撞并且提升用户使用感受的方法,就是要在家居设计中深入渗透包容性设计,可仅依靠对产品外观形状等元素的改变仍存在些许局限,且熟练的改变产品物质结构对与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来说难度系数较大,而智能化的加入则是包容性设计在家居领域中上升到新的发展阶空间的助推器。

三、新设计理念融合的社会意义:

从社会层面来看,人类是群居动物,中国人更是讲究团圆,减少不同人群在一同生活时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点正是包容性设计的目的之一,加上现如今科学智能高速发展,部分人群难免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但其同样具有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权利,不如扩大智能产品的包容度,使包容性设计和智能化家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设计和科技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设计师的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可对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创新起促进作用,同时,科技所持有的特殊“神奇”色彩在一定情况下也能演变成设计的开端。设计推动人文关怀的深入,科技推动设计概念的落实,当客观世界中人们对于产品使用感受的差异性降低,那么主观意识中也会提高群体的包容度和接纳度,促进社会关系平等,从而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提升家庭幸福感、社会幸福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况且时间是不断流逝的,环境是不断发展的,任何人都有在未来的某一阶段暂时或永久的成为弱势群体的可能性,如今对于“包容性设计与智能化的结合”所做出的努力,终将形成良性循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就环境意义而言,工业化与机械化生产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却造成大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减缓生产资料和能源的消耗速度、促进资源循环的进程刻不容缓。包容性设计增大了产品的应用人群,减少了单一不必要產品的购买,防止产品堆积闲置,节约空间、减少资源浪费,进行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家居使家庭内部产品相连接,物尽其用,避免了产品的快速淘汰和丢弃,其统筹规划的智能系统可将电力资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合理规划调整,并实现循环利用。

二者相结合便可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不仅与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相符,还加速了资源循环利用结构的形成。

再者,产品面向的用户越广泛,其适用性就越强,用户的购买力也越强,且如今市场大环境下,针对弱势群体而设计的产品往往区别于主流产品,二者并不相融,多数消费者选择为家中的老人、儿童、残疾人士购买特定的产品,这无意之中使产品对空间的占用程度扩大,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支出;此时开发包容性设计与家居相结合的智能化产品,则会带有自身的特殊性,且其“包容性强”的特点也会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因素,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这同时也是商业意义的体现。

四、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病菌可能会被成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抵挡在外,但面对老人和儿童此类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细菌的影响;不仅如此,现阶段受糖尿病影响的中老年人士数量持续增多,他们对饮食的选择也尤其重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采集的信息来看,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亿,如今患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但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率仅为36.1%,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3.4%和30.6%,防治情况有待加强[4]。能高效正确地规避糖分过多的食物的方法,加大防治力度,是每个糖尿病家庭翘首以盼的。

“智能筷子”的出现为上述情况提供了解决方案,其内部设有芯片和传导装置,可通过网络连接到终端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实时分析和传输,语音功能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便捷性、易操作性,且为了包容更多的适用人群,在筷子上设计了指纹识别系统,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和需要,为该用户当天的进食标准进行统筹规划。智能筷子主要的功能包含:口腔唾液分析功能、提醒功能、健康菜单推荐功能、预防疾病功能等侧重于维护用户身体健康的一系列机制,同时还能对食物含有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糖分、卡路里等进行精准数据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老人和儿童的健康状态,对年轻人的健身、瘦身计划也有推动作用。

身体和骨骼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不断发育,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的骨骼状态,这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卫浴产品身为家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包容性的要求也更高,要提升卫浴类家居产品的包容性,首先要解决其外部形态造成的约束;此外,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使儿童、老年人和年轻一代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性,同样需要将此类因素规划总结以此实现“兼容并包”。

“家庭智能升降马桶”这款产品便着重从上述方面入手研究包容性设计的运用,并从人因要素、人机要素、功能结构三方面进行剖析。该产品设有脚底暖风系统和儿童座椅卡槽,座圈高度通过遥控器进行缓慢而稳定的升降,夜间照明系统也为家中老人的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易用性设计策略”:构造包容有道的设计目标,不仅局限于物理维度上的可用性,还包含心理层面以及情感层面的易用性;采用“多元性设计策略”:不单单是为了解决生理差异而进行的高度、角度调节,更是为了关照每个用户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多元化设计;采用“积极交互设计策略”:尽可能地消除特殊人群使用时的不安情绪,营造回归常规生活的氛围[5]。

五、包容性设计在智能家居中的运用原则:

5.1回归人本主义:

产品的概念无论多么前卫或天马行空,最后都要回归于用户本身,包容性设计和智能化家居二者一个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服务于不同的人群,一个是围绕不同人群的实际生活而产生的,所以对用户群体的深入把握尤为重要。

本题材中所面向的用户种类繁多,可笼统概括为四类——儿童、老人、残疾人以及处于社会主要组成部分的成年人,他们的成长进程、生长环境各不相同,于是在设计之初要努力把握其共性,并从多个角度出发,采用宏观的视角丈量用户群体的需求。但设计师仅从思想上带入用户以发掘共性缺少一定的实践基础,此时便体现出了线下平台的体验和交互的重要性,收集用户在使用中的切实感受,促使产品升级改造。

5.2尊重多元化和差异

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社会的客观要求与必经之路,在包容性设计中,越多地考虑差异性越能包容更多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方法。

儿童的身形较小,往往要求产品进行形态和外观上的自动化调整,若只是是简单的将产品等比例缩小,则易造成儿童产品“成人化”,削减一方用户的需求和舒适度换来的“包容性设计”与其初衷大相径庭,包容性设计并不代表从所有用户的使用期待中抽取中间值而后进行生产制造,而是开展多方位多功能的设计,在同一产品上尽可能的为更多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保障服务质量。从老年人的角度而言,大部分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低,接受速度较缓慢,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感官系统迟钝和肢体不协调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在设计中添加更多人性化因素,简化操作,提高产品敏感度,且在智能设置上针对老年人群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使用方案。面向残疾用户的设计需求更多体现在降低产品特殊性上,智能家居产品不仅具有为残疾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功能,在操作上也愈发人性化,可形成智能家居系统,对整个居住环境进行升级和改造,常人使用起来也并不觉得困难和别扭,相反会得到同样舒适的使用感受。

除此以外文化的差异也在考虑范围之内,语音控制作为智能家居中的“基础功能”不但利于操作,对环境、设备的包容性也较强,但市面上现有的智能家居中缺少方言识别系统,大部分仅适用于普通话用户,而方言用户若无法熟练运用普通话,大多原因是教育水平及环境的影响,这就导致该类用户对智能化产品的熟悉度较低,恰恰更需要智能语音系统的帮助。

在为弱势群体考虑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主流人群的需求,在追求高效的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在要求产品的“一步到位”效果,当代年轻人更是追求健康养生与高标准生活的主力军,对智能家居的要求也会更高,其内部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需要产品兼备各种功能,同时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在设计时多关注于产品及其背后的价值,减少空想和浮于表面的“高效”,在设计中秉持“不评价、不否定、不批评、不抵触”的观点,发掘每种社会人群的闪光点和需求点。

5.3与大环境相结合

人类作为复杂的个体,其需求和偏好并非一成不變,这就要求包容性设计下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同时从大环境出发,寻找当下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所在,并与发展大方向产生连接,最后通过先进技术落到实处。

社会本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近几年人口持续增长,资源消耗严重,“可持续发展”观念愈发受到重视,从上文提到的环境意义中可得,包容性设计下的智能家居产品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有共通之处,都提倡建立良性循环、共通发展的社会系统,都具有较广大的用户群体,都有利于资源的节约。

于是便可在设计中添加有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元素,从而映射到各个消费者身上,如采用可循环材料、将家居智能系统与社区回收系统连接,便于更及时高效地进行垃圾分类等等,由于包容性设计面向各个社会群体,所产生的影响也更全面,为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多的助力,同时“可持续系统”的结合也利于智能家居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共同促进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设计概念、设计背景、设计意义、设计案例的分析,探索更利于包容性设计下的智能家居产品开发的设计方法,为此类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包容性设计下的智能家居产品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通过对当下社会环境的观察和挖掘从而总结出的具备一定可行性的设计概念,无论是对促进社会平等、提高生活水平还是加快可持续发展进程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晓春;焉琛;陈睿博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与包容性设计的比较研究中国会议10.26914/c.cnkihy.2020.039112.

[2]徐旭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的老年家居产品设计研究东华大学2017-01-10 TB472.

[3]刘丹智能家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计算机与网络2021-04-26.

[4]翟世英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第16卷第89期.

[5]施香香吴绍兰家庭智能升降马桶的包容性设计研究设计1003-0069(2020)09-0146-03.

作者简介:陈映锡(1999.11—),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本科学位,专业:产品设计,研究方向:包容性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