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数据看疫情》

时间:2024-08-31

【摘要】基于STEM理念下,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围绕新冠疫情下的各种大数据,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开展以认识大数据、寻找大数据、分析大数据为主题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用探究方式研究生活,并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关键词】STEM;数学综合与实践;创设;实施

一、课题研究背景

STEM最早源于美国,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学科教育叠加,而是对跨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科学、数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这样学习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灌输者,更多是主动的学习者,思维想法的实现者。

“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这样叙述的“‘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引发了一场持久的抗疫阻击战。每天的新闻报道为我们呈现各种各样详尽的数据信息。宅在家里的孩子面对这些数据信息会做出怎样的思考?数据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呈现?这些数据表面说明什么?背后又反映些什么?作为六年级的孩子能够读懂这些数据吗?能够从这些数据中了解疫情吗?带着这些疑问,在六年级的数学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以《大数据看疫情》为题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数学综合实践小课题活动。

二、课题研究过程

此次数学综合与实践小课题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一)认识大数据

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名词常常出现在新闻报导中,大数据已经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1)揭开大数据的面纱。

购物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摆放在紧紧相邻的区域,其原因是通过商场的销售数据分析得出人们购买的习惯,从而设置商品的摆放位置。现在生活中网购,互联网会自动记录下购买者登录的网站、关注过的商品,分析购买者的兴趣、需求,然后会根据这些数据信息为购买者推送相关商品的。

从熟悉的购物情境引入,揭开大数据的面纱,学生确切感受到“大数据”并不陌生,既然大数据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我们就要更好地认识它,产生研究的需要。

(2)了解大数据的处理。

数据就是现实世界运转留下的痕迹。而这些痕迹会被如何展示出来?数据科学家收集数据、采集样本将具象的世界转化为抽象的数据,用多种方式去描述、揭示这些过程,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产生。

数据虽然是枯燥的,但数据科学家将具象的世界转化为抽象的数据,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创造性。这么复杂的流程,环环相扣不容得半点疏忽,从中感受到科学家种严谨治学态度。

(二)寻找大数据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每天关于疫情的数据铺天盖,这正是孩子近距离接触大数据的时机。

老师以个人申报疫情期间行程查询为例,引导孩子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并从统计图表中发现了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发挥的巨大作用,从图表分析中发现人们生活的变化,从数据统计的对比中看到疫情中大家的努力。

孩子们通过六年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利用收集到的、丰富的图表,读懂统计图,根据统计信息的来源和读出的数据得出结论、根据结论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网络答疑时进行交流分享。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对事例的如实分析,合理预测,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三)分析大数据

(1)透过数据看疫情

课余孩子们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阅读、分析,了解疫情的发展变化趋势。

有的孩子收集了关于死亡率下降、治愈率上升、出院人数上升……的统计图。根据数据的升降变化趋势,孩子们认识到了疫情并不可怕,只要做好卫生措施、多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防范意识,疫情是可防可控的。有的孩子根据病例的年龄分布统计,提出了要关爱老人。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一张张对全国疫情累计趋势的统计图表,孩子们看到病例数字一降一升之间,是战“疫”取得实效的体现。全国人民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每个数字变化背后,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战“疫”表现。

(2)通过疫情看生活

疫情之下,孩子们还发现,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收集了出行方式的变化、企业复工的情况、志愿者的分布情况……的统计图。孩子们透过数据从社会的各个方面看到了疫情的不断好转,同时感受到每个数据变化的背后——安宁生活之不易,要懂得感恩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

人们常说用数据说话。孩子们通过搜图、读图,分析数据所呈现的生活现状,思考数据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这恰恰就是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用于生活的体现。

三、课题研究心得

(一)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

“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描述获得对一些整体性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人们对大量纷繁芜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思想的全過程。

抓住疫情中各种数据的呈现的契机,以综合与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留意时事,关注疫情数据变化,把统计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分析,真切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借助统计图,通过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治愈人数……读懂数据的变化,认识到新冠病毒不可怕,科学防疫很必要。通过数据读懂疫情形势的积极变化,这个变化的背后是全国一心抗“疫”的努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战“疫”表现。透过疫情,孩子们还看到了我们生活的变化——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工厂企业的复工情况……从生活中收集到的数据,数据反映了生活的变化,这就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活动。

(二)用探究式方法研究生活

STEM学习是基于现实问题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以“What—→Why—→How”为思路设计小课题探究。

(1)What,什么是大数据

“这是什么?”这是人们在认识一项事物时,首先想要了解的。“数据”学生不陌生,“大数据”这个IT行业术语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感觉很遥远。其实并不然。疫情中的各种数据就是现实的生活情境,就是让孩子近距离了解什么是大数据的原素材。这些素材源于生活,学生熟悉,有助于对“大数据”这样高端词语的了解,感受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

(2)Why,为什么要研究大数据

通过对数据科学家参与数据科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的任务很艰巨,这个过程极具创造性,感叹大数据里有很多学问。平常,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信息,虽然乍看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但现在疫情期间这些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疑似病例的出行軌迹、各区疫情分布情况、疫情实时大数据汇报……都关系到我们的衣食住行。这么有学问,这么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去研究。

(3)How,怎样研究大数据

作为小学生不可能像数据科学家那样去研究,但可以通过六年来对“统计”的学习经验进行探究活动。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统计方面的学习要求:“能从生活中有意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阅读报刊、电视新闻、浏览网页、电台广播等渠道收集与疫情有关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选取素材,提高了收集甄选能力。从自己收集到的素材中观察数据,从图形和数字变化中找出问题的本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同一幅统计图,不同的孩子观察点不同,所表述的问题也不一样。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自觉运用学科的知识分析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思维想法的实现者。

(三)在学科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现在的学校教育思政并不是班主任的事,人人都是思政教师。把思政教育融入活动中,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感悟式、体验式的思政课,通过浸润式的教育寓教于乐,让学生加深印象。

孩子们收集到的统计图是疫情之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全国疫情数据累计的统计图,孩子们看到在疫情来临之时,“全国各地响应政府的号召,自发组织当地最强科室的专业医护人员驰援疫区。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队精神,’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全国人民的支持,白衣天使的努力之下这场防疫阻击战开始了反转,我们终将战胜病魔。”疫情发展过程中,“要乖乖在家里,做好防疫工作,就能保护好自己,’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广州加油!’”透过对生活中各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孩子感叹“我很庆幸我是中国人,中国进入了5G时代,是我们与好的、幸福的生活。”

课题实践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学生通过读图看数据、分析现状、思考生活,用数据说话感受到疫情之下祖国的强大,大国的担当,激发爱国情怀,培育爱国精神。

(四)网络助力小课题开展

身处于互联网的时代,疫情之下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对网络的、对信息技术手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课题实践中,老师在网上搜索课题有关的视频资料完善备课,开通钉钉直播与孩子们连麦互动,班级Q群与孩子们沟通实践的各个环节,在QQ私聊中对孩子的作品做出点评、提出修改意见……网络上的沟通节约时间、避免传统直面交流产生的卫生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STEM项目学生研究手册》·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12.

[2]《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3]《陪学生一起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4]《发展与实践》·宁波出版社·2013.11.

作者简介:曾慧贤,女,1976.11,广东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工作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