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行动学习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4-08-31

邓白君 吴隽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是推动大学的教学改革的发动机,而创新创业基础课是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第一步。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课普遍存在对培养规律认知不到位、培养路径不清、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师资短缺、学习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本文以“行动学习”教学理念为导向,从五个方面针对性提出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旨在从深入探索基于行动学习的创新创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真正锻炼出学生的创业创新基础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行动学习

一、开设创新创业课的背景与意义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当前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向的过程中,大学肩负着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的重要使命。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所有高校从2016年起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成为所有高校的必修课程。[1]

(二)科技创新引领教学变革

当前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模式与形态,知识获取与知识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中,方案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2]“00后”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我们应抓住机遇,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三)教育部要求大力打造“金课”

2018年8月,教务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3]“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三大特点,这恰好是创新创业课应具备的基因,包含了对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训练,课程内容必须兼具时代性与趋势性,教学形式必须师生共创、以生为主导,学习成果必须可预期与可检验,以及项目任务必须具有真实性与挑战性。

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普遍面临的问题分析

课程是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最后一公里”,忽视课堂而去搞双创实训与社团活动,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没有坚实可靠的根基。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方面普遍存在短板、瓶颈、软肋,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大面积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共性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因此首要要以解决创新创业课的共性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学校层面:全面铺开启动匆忙,涉及范围广,问题凸显

作为一门新设立又大面积铺开的课程,课程设置受到“排挤”见缝插针,任课教师并未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教学资源来不及开发,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究其原因,至少有三:第一,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时间较短,基础薄弱,资源贫乏;第二,专业师资短缺,很多学校甚至让辅导员、行政人员来承担主要的教学工作;第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探究這一门课到底要起到何种作用,如何才能起到作用。

创新创业基础课的实施效果决定了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解决创新创业基础课的教学水平参次不齐的问题,对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而言具有非常大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二)教师层面:课程资源积累不足,对教学方法缺乏研究

不少教师认为这门课程很难备课,学生也未表现出预期中的热情。在教学准备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课程资源形式单一,缺乏配套。目前市面上创新创业基础课的教材良莠不齐,任课教师自行开发教学资源难度大、任务重,力量有限且容易导致重复劳动。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本应是引领教学潮流的一门课程,如无全方位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资源以及新颖的教学手段相匹配,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第二,授课队伍庞杂,备课缺乏有效指导。很多学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来自学工线或者行政部门,缺乏教学及科研经验。随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性的加强,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老师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队伍,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无论是学工线老师、行政部门老师还是其他专业的专任教师,在授课前都感觉对这门课程缺乏理解,也缺乏充分的备课指导,导致产生畏难情绪。

第三,对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不少课堂因合班上课还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讲创新创业思维的重要性及“二手资料”案例。而创新创业教育本身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容易招致学生反感,另一方面对创造力也是一种扼杀。

第四,教学资源形式不够新颖,对“00后”学生缺乏吸引力。尽管相比过去已有大量的免费在线资源,但适用的对象过于广泛,既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还面向社会创业者,而这些主体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当前的教学资源从形式到内容都对学生缺乏针对性、吸引力,无法对高校学生形成亚文化社群的归属感。

(三)学生层面:学习缺乏积极性,学完课程不能产生成果

第一,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下,全课程的内容主线和节奏均由教师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跟随,缺乏自主学习活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课后遗忘快。并且,受上课时间松散、上课地点局限等限制,学生常常懈怠,团队任务没有连贯性与延续性。

第二,无标志性的学习成果。传统创新创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案例说教过多而缺乏应用场景,学生没有成就感,学习效果无法直观呈现。尽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是为了在学生心中播撒下创新创业的种子,有待日后开花结果,但这个种子是否播下没有任何研究佐证与跟踪调查。如果学生没有体验过创新创业思维带来的魅力,也不能掌握一套方法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便无法评估。

三、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971年,被称为“行动学习法之父”的雷格·瑞文斯在《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行动学习”的概念,并首次采用方程式表达内涵构成:L=P+Q(P为程序化知识,Q为有洞察力的提问)。[4]随后,行动学习产生了很多流派,也有很多定义,其中最简洁的定义来自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ACTP):行动学习是一个团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边干边学的组织发展技术及流程。行动学习的目的是要通过实践和学习的过程,引发参与者的质疑(Q)和反思(R),从而影响和改变个人与组织的行为及行为模式。[5]

高宏和章玲提出了一个大学生创业教育双循环行动学习模型,一方面在课堂上学习有关创业问题的结构化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反思和质疑,在行动过程中试验方案,从而形成对问题的再认识。[6]

针对上述三个层面的问题,应按照“行动学习”的理论,在创新创业基础课堂中设计多层次创新任务,让学生在行动学习中习得创新能力:围绕真实情境,在没有现成解决方法的情况下,按照“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创造条件-验证执行”的创新流程,通过不断思考、假设、行动、反思及循环迭代最终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如图1)

主要应进行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

Csikszentmihalyi(1975)在研究人的创造力时发现,人们在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时可能会经历一种独特的体验,它常使人废寝忘食,不计回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乐在其中,而人在具有这种体验的活动中常常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这种独特的体验即心流体验。[7]根据心流理论,只有挑战任务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一直保持同步提升,才能使学生持续保持在心流状态。要建设探究式心流课堂,促使学生在一系列挑战任务中获得创新创业能力螺旋上升,并始终保持在兴奋与高度专注的状态,并由此获得较好的创新思维培养效果(如图2)。

行动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体验,层层突破提升的学习路径。“学生定方向,教师当助手”,授课教师在上课前不对创新方向作预设,由每个小组的学生讨论确定项目内容和创新方向,教师辅助学生推进创新流程。师生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搜索信息、分析讨论直至创新完成。学生负责决策,引导过程,享受成果,让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改革

传统教育是“依教而学”,教什么就学什么,再看可以用到什么地方,也许很有用,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到哪里能用得上,也许还没等到能用上就忘了。而创业教育的目标性很强,是典型的“用以致学”,有好创意、有好机会就赶紧去做,看看需要什么知识,边做边学,超前超出既定的教学体系都很常见。要通过教学设计改革,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让学生在完成课程的同时,也开发出创业项目,形成自己的创业成果,获得学习成就感,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还愿意主动打磨升级创业项目,获得持续性地成长。

(三)以个性化为特色的线上教学资源改革

在線学习资源是与线下课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的资源载体,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共享性、针对性、交互性。线上资源要区分使用对象,更加强调赋予学生完整、个性化、深度的学习体验,确保学习质量;更加重视教师作用的重新定义,确保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更加严格地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习完成率和学习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要确保能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路径、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个性化、自主化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使线上课的学习先行于课前、贯穿于课中、延伸到课后。要重点解决如何通过线上教学资源改革,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智能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环境,构建教学内容层次性支持系统,建立学习者个性展示平台,搭建互动交流管理于一体的学习社区。

(四)以标准化为保障的线下教学素材改革

提高创新创业师资整体教学水平的保障来源于标准化,标准化程度越高,改革提升速度越快。线下教学素材标准化的作用是简化、统一、协同、优化,追求教学实施的最佳秩序,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便于教学效果的控制和预测。因此,要通过线下教学素材改革,用精细化来规范教学流程,保障教学质量,将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都形成标准化的闭环,对提升创新创业基础课师资教学水平发挥长效作用。

(五)以共建共享为机制的师资培养方式改革

教学资源的持续更新和迭代不能仅仅依靠个体的力量,所有一线教师都是生产优质教学资源、特色教学资源、专创融合教学资源的宝库,保证教学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通过师资培养方式改革,建设创新创业基础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使教学资源有双向传递特征,教师每一次授课后,都能新增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促进师资成长转变为自主、自觉的内部“推动”。也就是说,不仅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也要把老师的兴趣调动起来,还要把尚未接触创业教育的人的兴趣调动起来。

四、结语

依照以上五个策略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有四个关键难点要解决:一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成长是螺旋上升的,对其培养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找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规律,这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石。二是要开发出符合90、00后学生认知热点、紧跟时代潮流,学生愿意主动传播,并能持续性更新的线上教学资源。三是课程开发是螺旋上升的,要形成创新创业课程良性持续发展、保持新鲜旺盛生命力的方法,这也是专创融合课程、项目化课程等后续课程开发与发展的需要。四是要解决教师授课方法与项目指导方法的问题,系统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项目孵化能力及双创大赛指导能力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5-11-27) [2015-12-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512/t20151208_22378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2019-02-21) [2019-02-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9.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8-22) [2018-08-27].

[4]谢雅萍,梁素蓉.行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2016,35(01):61-70.

[5]高玉飞.行动学习在教法改革中的应用——以职场菜鸟成长攻略项目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5):53-57.

[6]高宏,章玲.行动学习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J].上海管理科学,2013,35(03):101-105.

[7]吴小梅,郭朝阳.心流体验概念辨析与测量评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04):108-110.

2020年广州市教育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创业基础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2020KC018)。

作者简介:

邓白君(1982—),女,四川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 技术创新;

吴隽(1982—),女,广东广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 商业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