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榕
根据巨潮资讯网数据,按上市日期统计,2023年1-7月,京沪深三大交易所共计210家企业成功实现首发上市,比上年同期多了7家,募资总额2492.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8.87%。
数据显示,2023年1-7月,京沪深三大交易所首发上市企业数量和募资总额变化趋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
首先,2023年1-7月,首发上市企业数量的同比增加主要得益于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的增加,而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募资额则显著低于沪深交易所。
2023年1-7月,北交所有48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比上年同期增加23家;深交所有90家,其中创业板73家,比上年同期减少4家,主板17家,与上年同期持平;上交所有72家,其中科创板51家,比上年同期减少13家,主板2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家。
毋庸置疑,2023年1-7月,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超出创业板及科创板的下滑速度,从而令当期总体首发上市企业数量比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但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募资额却远低于沪深交易所。2023年1-7月,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为1.89亿元;深交所为11.85亿元,其中创业板为11.68亿元,主板为12.57亿元;上交所为18.55亿元,其中科创板20.76亿元,主板为13.17亿元。
不难看出,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募资额和沪深交易所相差一个数量级。在存在如此显著差异的背景下,沪深交易所减少一家首发上市企业而对募资总额产生的影响,都需要北交所增加10家首发上市企业方能弥补。因此尽管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数量的增速已超过了沪深交易所的下滑速度,但这种超出还不足以抵消沪深交易所首发上市企业数量下滑对募资总额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2023年1-7月,创业板、科创板及沪市主板的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3年1-7月,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为11.68亿元,同比下滑约8%;科创板为20.76亿元,同比下滑约2%;沪市主板为13.17亿元,同比下滑约73%。
2023年1-7月,滬市主板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下滑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2022年1-7月的基数太高所致。数据显示,2022年1月和4月,通信运营商三巨头之一的中国移动(600941.SH)和“三桶油”之一的中国海油(600938.SH)先后加入沪市主板市场,并分别以519.81亿元和322.92亿元的募资总额稳居年度募资总额前两名。在中国移动及中国海油的助力下,2022年1-7月,沪市主板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达到48.97亿元,高居各板块之首。如果剔除中国移动及中国海油的影响,2022年1-7月,沪市主板首发上市公司的平均募资额仅为7.59亿元,与深市主板相当,不及2023年1-7月沪市主板首发上市公司平均募资额的60%。
与此同时,北交所和深市主板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募资额则有所提升。2023年1-7月,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募资额为1.89亿元,同比增加12.2%,深市主板为12.57亿元,同比增加49.95%。
2023年1-7月,深市主板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的大幅增加主要归因于陕西能源(001286.SZ)的成功首发。2023年4月,陕西能源登陆深市主板,募资总额为72亿元,仅次于募资规模超过百亿元的晶合集成(688249.SH)和中芯集成(688469.SH)。如果剔除陕西能源的影响,2023年1-7月,深市主板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降为8.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65%。
2023年1-7月,尽管北交所和深市主板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囿于这两个板块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相对偏小,无法完全抵消科创板、创业板及沪市主板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下滑的影响。
上述两个因素叠加作用的最终结果是:2023年1-7月,首发上市企业平均募资额同比下滑超过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