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活数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顾怡

【摘 要】小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数学的抽象逻辑。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数学教学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动作和形象思维,从生活中找数学,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活数学;操作;实践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一、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

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1.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如学生学习了统计后,我要求学生课后统计20分钟内市中心十字路口小轿车、大客车、大货车、摩托车四种车各通过的数量。全班没有两个同学的答案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认为市中心通过的其他类型的车辆太多干扰他们的视线。有的认为一个人的视力有限,常常统计了这辆车,又错过那辆车。他们自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一个人的视力有限,为什么不四人合作,一人统计一种车辆呢?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结果。

2. 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教学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媒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

如教“秒”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体验1秒到底有多长,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随“眼保键操”音乐,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就是1秒钟;一分钟数60次,那么两个数之间的时间差就是1秒等,方法多种多样。

3. 注意选择有效的操作辅助学习

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机械的、重复地作业尤其令人乏味。因此,教师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成学生自己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如在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与四位数相乘以后,设计以下练习:

如上图所示(1)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2)搭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3)你猜2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在上述操作性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而且实实在在地进行这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而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就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中不断发展提升。

三、用“生成资源”引领思维

在小学数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场景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这一“生成资源”进行思考学习,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1. 体验生活,理解知识

低年级学生生理年龄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决定了他们在理解问题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传授新知的时候,如果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辨易混淆的内容,有效地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平均分”一节时,我让学生把6个小圆分成2堆,学生各有各的分法。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分的,我立刻指着这种分法对大家说:象这样每堆同样多分法叫做平均分,学生顿时恍然大悟。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经过体验平常的生活,就变的清晰、易懂。

2. 联想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要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让学生联想这生活画面,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我设计的一节活动课《妈妈不在家》中,我安排了小明给叔叔泡茶这一生活场景;小明泡茶需干这些事:(洗开水壶2分钟、烧开水10分钟、拿茶叶3分钟、洗茶杯1分钟)他需要多长时间泡好茶,怎样安排能让叔叔尽快喝上茶?……学生联想起平时生活场面,想出在烧开水的同时可做另外两件事,于是得出安排的结论:洗开水壶→烧开水(拿茶叶、洗茶杯),最少需要12分钟。联想生活,问题解决了,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统筹的数学思想和思考方法。

3.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要求,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仅以“乘法估算”为例。乘法估算一章,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我出示实物:一碗黄豆,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估算方案。

第一组:可以把一碗黄豆平铺在桌面上,把它平均划分为若干份,数出其中一份的粒数,即可估算出这碗黄豆的粒数。

第二组:也可以用勺子盛满一勺,数一数有多少粒,这碗黄豆有多少勺,也可以估算出这碗黄豆的粒数。

第三组:还可以在天平上称出1克黄豆有多少粒,这碗黄豆有多少克。同样可以估算出这碗黄豆有多少粒。

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课堂因多元变化的“生成资源”而倍显生动,学生思维因深度引领而得到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