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困生自制微课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4-08-31

潘静

[关键词]学生微课;学习质量;案例研究

一、微课应用现状

大多数微课类型是讲授型,依然是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学生期待的却是探究式学习类、演示类、启发类以及自主学习类的学习。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整合于教与学。这不仅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更要求学生适应科技的新发展。教师应当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团结协作,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质量。

但是,目前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微课主要来源有以下两种:一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二是教师从网上下载的微课。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传统的微课使用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因此,对学习质量提高并不理想。

二、學生自制微课的产生背景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生“自制微课”正好解决这一难题。就数学而言,数学学科的学习有其特征。因为数学是一种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不断表达的过程。具体而言,学生通过思维演绎,将表层知识向深层知识推进。在这过程中,学习者在准确运用分析、抽象、概括、评价及反思等多种思维的同时,还要明确数学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及使用规则和方法,最终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将学习者对于数学的思维过程、认识和理解叙述出来。因此,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构建的核心应指向如何让学习者掌握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所以,数学的微学习除了体现“微”的特征,更应体现其独特的学科属性。

三、学生自制微课的特点及意义

学生自制微课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录制而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自制微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离开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将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扼杀在摇篮中,单纯的被动的接受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生自制微课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进行制作,更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制微课深化了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自己制作微课,这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该知识点,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制作出自己的微课,而制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化学习成果的过程。

(三)自制微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自制微课,学生由原来学习中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中的主动参与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自制微课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微课的制作及使用都发生在课外,这种微学习的学习时间可以零散分布在日常生活或校园学习中,学习空间通过信息技术从教室延伸到家庭与网络中,最终让学生实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沟通与学习,使得学生碎片化学习得以实现。

(五)数学微课教学能够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微课具有短小、简短、精悍、传播速度快、可以反复学习等特征,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在了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导致这部分学生很难在课堂上跟住教师的思路开展学习。

四、学生自制微课的设计原则及方法指导

(一)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在微课程与微课程设计的研究经验,结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笔者总结出以下微课程设计原则:

1.微原则

这是微课程的首要原则。微课程要求课程时间不宜太长,控制在十分钟之内。

2.学习者主体原则

微课程是为学生创造的,在课程设计的同时将课程内容的选取、学习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科学实用原则

科学性是对微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微课程的设计要从学习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微课程设计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学习是一类典型的微学习,而微学习者、微内容、微媒介和微环境四个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微学习。因此,学生自制微课也是基于以上四个要素进行设计。

1.微学习者:从学习的被动接收者向主动讲解者转变

学生自制微课的制作者是学生,学生以“小教师”的身份重新参与到学习中来,身份的转变必然带来态度及体验的转变,微课制作者从单纯的学习知识转变为理解知识,输出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对知识深入到理解和创造的层面,因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2.微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

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分类较清晰,针对微课制作,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概念类内容、定理类内容、例题类内容、错题类内容等四类。概念类内容及定理类内容强调学生创造、发现性思维方式,例题类内容强调学生学习理解类思维方式,错题类内容强调学生总结概括类思维方式。

3.微环境

微环境是微学习开展的依托。在本研究中,它不仅表现为信息工具与微学习者之间,还表现在微学习者与微内容、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的学习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也恰好暴露了他的学习状态与问题。因此,当学生的微课作品完成后,教师在审核学生的微课作品时发现学生在微课中学习问题时,可提出科学合理的修改建议,帮助学生自我完善。

五、学生自制微课的实践案例

本研究在初中二年级3班选择5名学生进行案例跟踪研究,该实践从2018年3月至7月共持续 4 个月,共制作了超200节数学微课。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5名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在数学的学习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但是学习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五位同学基本情况如下:

以下是实践案例:

1.尺规作三角形

尺规作三角形 微课设计

2.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微课设计

3.设k法求线段比例问题

六、学生自制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对学生自制微课这种微学习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微课作品的思维方式、题目分析的逻辑思路、数学语言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习成绩分析

在微学习持续进行的4个月中,进行了2次章节测验,加上期中、期末共4次测试,以下对这4次考试进行的分析。

1.前测数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章节测试)

2.期中测试

3.一元二次方程测试

4.期末测试

(二)考试成绩分析

在这四次考试中,试题难度不同,因此分数分布也各不相同。但是,在这几次测试中,笔者也有如下发现:5位学生的成绩较自己的成绩都有所提高,在班级的位次也是稳步上升。可见,学生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品质分析

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数学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在微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微课作品的思维方式、题目分析的逻辑思路以及数学语言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以上学生微课的审核次数随着制作的次数的提高而降低的现象,学生開始逐渐养成深层次思维习惯,在表达过程中开始有目的地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分析的思路开始具有逻辑性与严谨性。研究中特别关注到一部分学生逐渐开始围绕着如何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而使用作图、实物演示、与家长互动演示等不同的演绎方式,表明他们从单一的口头表达开始注意从不同角度与方式切入分析问题,表征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这些都在以往的课堂上所不能看到的。上述分析表明,学生通过制作微课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七、展望

学生自制微课能够带给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一股新鲜的空气,将不同计算、推导过程进行一种简洁、明朗的演示,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突破传统、创新探索的平台,与此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对数学学困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自制微课”是对微课的继承和创新,新学生“自制微课”并应用于课堂教学正是“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成果展示。

学生自制微课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将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应用于表征学生内部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等内隐的思维品质可视化,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使得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对学生的认识更加科学客观,能够更精准高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但是,在本次课题的研究中,笔者认为仍存在如下不足,首先,样本量少,学生微课需要使用到手机和网络,实践初期,不确定实践结果如何,只选择5位同学进行实验,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微课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数学品质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进行整个班级的推广。其次,研究过程材料没有意识到保存,导致许多材料的遗失。比如,很多视频资料只是听过但没有下载保存,导致过期无法再下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