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孔燕玲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五育;有机整合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育人目标。那如何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渗透五育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思考、探讨并解决的问题。
一、结合教材挖掘德育因素,适时进行渗透
数学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充分体现了这一课程的道德功能,教师应该更加善于挖掘课本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五育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此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中有教育意义的例题、插图、练习以及有关数据和数学史料等内容,利用情境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微课、视频等,渗透相关的爱国主义、科学、环保、感恩等德育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虽然在不同场景下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但是长和宽的比是固定的,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微课播放不同场景下的升国旗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课时,充分借助“你知道吗”一栏目的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使用小数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阅读栏目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文化,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文化的奥秘,拓宽数学知识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插图和相关资料,从中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科学的热爱。如四年级上册的《公顷和平方千米》,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幅员辽阔,东西之间相距5000千米,南北之间相距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排名世界第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读教材、熟练教材、理解教材,去探索发现隐藏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将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用好每一节数学课堂,充分发挥智育开发作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学生智力开发的有效方式。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扮演了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角色。在数学课堂上,智力的培养就是要坚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让学生通过“量、算、剪”得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和,感受到它们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度,在实际活动中出现得不到180度的问题,感受到误差的真实存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讨论和实验操作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从而逐步推理总结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做出假设、实验操作和互相讨论交流等步骤,以此来更好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
三、润物细无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点滴渗透体育和美育
小学数学教育把体育融入课堂,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练习课时,借助教材练习十八第6题的题材,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双人决赛,代表中国出战的选手陈若琳、汪皓经过了五轮的比赛得到冠军。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专业跳水运动员赢得至高荣誉的背后,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砺。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每一次从高空跃入水中的过程,跳水运动员要冒着各种运动损伤的风险,要经历无数次水面的重击。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但加强了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技能,而且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的意識。
美育是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培育,是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联系生活,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案中有对称、平移、旋转等运动方式。再让学生自主设计,动手创造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如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给学生拓展黄金比的概念历史及实际有趣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各种资料并加以拓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进行及时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体育和美育渗透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体育精神、美的含义,进而达到了育人的功能。
四、挖掘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产生与劳动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并在熟练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它。数学教材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情境和素材,这些工作素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二年级下册第56页第6题,工人挖水沟;三年级下册第46页的第14题,搬运工人搬货物;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可以给学生介绍数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古代中国在数学领域的伟大建树。这些劳动素材贯穿在每一册的教材中,教师们应当充分挖掘,并以此培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创设学习平台,把知识技能转化为劳动操作和思维经验,让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要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先让学生猜想要多少棵,再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验证。例题中的数据太大了,可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数作图尝试分析。学生从动手操作“植树”的工作过程中,探索思路,求出结论,培出数感,并且提升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迁移推理能力,让学生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数学各种劳动素材的挖掘,既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
在小学数学课程建设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好所有相关的教材资料并进行拓展性的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五育综合渗透,促进小学数学课程素质建设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想核心素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以此来实现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胜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8(24):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