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邓妍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实施方案。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课堂 40 分钟事半功倍,力求教学效果最大化。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效,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有效的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如何在“双减” 政策之下实现“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实为关键。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引入“以终为始”这一高效理念,也就为教学工作者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一条可行性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什么是“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一词最早出自史蒂芬 ·柯维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该书中提到 “以终为始” 的习惯即“先在脑海里酝酿,然后进行实质创造”也就是“想清楚了目标,然后努力实现之”。而后“以终为始”作为一种实现高效的新思路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等各领域。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引入“以终为始”的理念,也就是倡导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进行逆向思考: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期望,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然后以实现最终结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过程。
二、“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差异1.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不同
传统教学设计往往以教材 (课本) 为依据。而“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所选用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辅助材料。
2.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传统教学设计往往是从输入端思考教学,关注教师的授课,从教材和教法出发,注重教学过程。而“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则是从输出端思考教学,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期望,从教学目标出发,注重教学效果。
3.考虑的教学活动主体不同
传统教学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教。而“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考虑更多的是让学生怎样学,怎样学能学会。
4.教学设计的步骤不同
三、“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1.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并了解学生对 本内容学习的兴趣点所在。在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学习期望的前提下,确定预期教学结果,并以此来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切不可根据教师的主观臆断来设定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 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可行,能否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如何,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估。因此,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既要有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方式,也要有对班级整体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既要具体、有针对性,又要便于操作实施,不能过于繁琐。
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
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干,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在预设结果、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针对教学的具体对象进行学情分析。在了解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可为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教学资源提供依据) 、原有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基础、现有的认知能力、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情感因素的前提下,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学情要求,易于、乐于被学生接受,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教学素材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素材是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有效实施 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是否能激發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以及在学习体验过程中能否持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因此,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必须根据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的需要。要保证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应避免教学资源的盲目使用,教学素材的无目的堆积。
四、“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的优势所在1.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活动中,教就其本身而言并不会引发学,教了不等于学了,更不等于学会了。只有当教师的教有效引发学生有针对性地学时,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这种教与学脱节,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脱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并不匮乏,最常见的就是“灌输式教学”和“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前者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盎然,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教学效果自然是与预期相去甚远。而后者则通常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课堂气氛的确是活跃了,但往往偏离了主题,未能按照课标的要求有效的传授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但按照“以终为始”的理念设计课堂教学,在预设结果的前提下设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教学过程,确保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直指教学目标。也就避免了“教与学脱节”的现象和“华而不实”的教学环节出现,确保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提高了课堂效率,确保了课堂质量。
2.提高了备课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给教师带来海量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的工作量,给教师带来了教学素材取舍的烦恼。
但在“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素材必须根据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的要求而选择的,是为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的过程中有了针对性,避免了多余、无用、重复的教学素材阻扰,老师们备课自然会更加轻松,备课效率也就提高了。
总之,“以终为始”预设结果,从输出端思考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提高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