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初中阅读教学如何转弯

时间:2024-08-31

杨东

摘要: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与深入落实,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已经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教好的成绩,还要培养他们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结构,更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初中文章学习的目标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感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灵活运用已有认知结构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要培养初中学生这种强大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关键。本文从先读后教,注重学习过程和保证阅读时间及引导学生思考几个主要角度来指导初中阅读教学。

关键词:双减;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思维发展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新文章的学习和思考。初中课文大多具有篇幅短小,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直接成了学生学习效果的燃油机,属于重中之重。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把握初中学生特点,找到减负增效的有效对策,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先学后教,构建生本课堂

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打消学生的思维懒惰性,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课堂自学、讨论、展示、释疑、运用的新课堂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所谓的先学后教,就是指在新文章的教学中,教师最好不要提前做点拨或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阅读或者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最原始的自身感受。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学生不正确的表达或解答学生疑惑的问题,或者纠正其错误的解释。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自读课文《蝉》时,运用以下导入:“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发展的,生命的繁衍和生长都是变化的过程,生活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去发现,值得我们去感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是这样导入的:“海伦·凯勒两岁不到就变成了又聋又哑的人,在那个没有声音、没有光亮的黑暗世界里,她是如何蜕变成了一位20世纪的传奇女性,我想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你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这些话给学生某种引导,让学生先入为主,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主人公在其他人的影响下改变人生,从而思维被限定在一个框架里,很难有思维的活跃,就更不用说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了。

由此先学后教,就是放手让学生去真实的体验,在一次次体验中感悟、积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中得以展现。

二、注重过程,培养多元思维

阅读课堂应是焕发出生机的课堂,是思维开拓的课堂,是学生探究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所重视的应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追求统一或标准的结果。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熏陶、积累和感染。

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有这样一个问题设计:“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理解。菲利普夫妇是可以的,于勒也是可以的,文中的“我”也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文章教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的想法,只要是能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与肯定。由此可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感悟,逐步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质疑、创新和运用的能力。不能在乎结果,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不局限学生意见和思维,学生才会各抒己见,展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

三、点拨阅读,引导理解表达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是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创新的过程;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当一个话题出现时,学生的思维会立刻运动起来,经过组织、整理后用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从思考到表达,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要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于那些需要收集资料、进行实践和操作或者时间较长或者较为开放,或者道理性较强的问题,教师要给出充足时间和空间,做好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者角色,组织学生感悟和讨论,表达出自己的探究、想法、疑问等。例如,提出问题后,首先暂停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回答,或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进行认知結构的迁移和联系等,从而找到相对理想的答案。

反之假若学生因时间关系没有读完文章,学生对文章内容不了解,教师的点拨就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较好的推进课堂,也不能让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导致学生被边缘化,结果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甚至厌学心理。

四、针对重点,促进问题生成

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有积极的思考,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最高超的教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标题进行提问。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探究社会对人命运的影响;为什么要在题目中加上叔叔二字?探究菲利普夫妇形象;为什么要用我的二字?探究第三者观察人物的艺术效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多问儿个为什么,这样就能把多几个问题结合起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总是在抓不住要领,找不到关键点,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提示,阶段性的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

总而言之,学生在初中阶段,知识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都处于关键时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将会对学生之后的发展有着比较深刻的影响。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需要有效落实减负增效的政策要求,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兵.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初中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

[2]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3]廖朝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