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仙丽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作为人文学科来说,她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但从目前教学实际看,不少教师只是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活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那如何教“活”语文?
一、以情感的碰撞来激发情感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在工作中乐观尽业,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其次,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因此,教师备课“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充分了解學情,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要寻求连接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生长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具有鲜活性。教师再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这样文本所隐含的智慧光芒,思想火花,就会把学生生命的灵气燃烧起来,由此牵动学生的生命体验,催发学生的生成发展。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笋芽儿》是篇童话故事,文章语言简洁、生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感情。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文章的情脉而发:有的音量适度,快慢适中,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有的又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通过朗读,可以激起学生的情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再如《西湖的"绿"》一文如果注重读悟结合,读中显形、说中赏形,就会自然而有效地将文本语言转化成形象,感受其清新而丰厚!
2.用艺术手段激发学生情感,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在教学《丰碑》时,全文的情感基调是哀愁与深沉的,此时放低缓的音乐辅助学习,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对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渲染作用。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3.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
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聚焦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
二、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始终是情知教学的承担者,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知教学便落不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流于形式,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在课堂之中。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很多,让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生生合作中教与学以形成课堂信息传递的“立体结构”。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开展情知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如果抓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有效开展情知教学。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序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点拨——参与”的关系。
三、教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
就课堂教学而言,关健是教师要牢牢确立教学为满足学生正当需求的服务,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是表现为对发展得较好学生的锦上添花,也表现为对发展有 障碍学生的雪中送炭;表现为对学生获得成功的激励,也表现为对学生遇到挫折后的鼓励,表现为对学生正当要求的全身心的迁就,也表现为对学生不正当需求的循循善诱,还表现在对处于十字路口学生的指点迷津。如此,教学课堂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身心愉悦、情感自由,张扬个性,充分调动和发展个体能动性,才能真正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活力,都得到发展。学生有差异,因此,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个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人的才能,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和活力。
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因此课堂上教师摒弃“权威”,让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还课堂以生命的气息,这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课堂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