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荣红骏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明辨是非、感知善恶、促进身心主动健康的发展,这恐怕还是要依靠课堂形式的大胆改革、教育方法的大胆创新。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的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游戏、竞赛、讨论、辩论等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参与、合作、体验、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就要彻底摒弃“满堂灌”、“满堂问”,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等来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的主体性带动课堂的能动性
思想品德课重在实践,而过程应建立在心育基础上,即充分激發学生的心理潜能,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实现德育内化。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来培养学生对人、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各种学习活动的主体,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学习,我快乐》的内容时,在课堂上我设计成了辩论会,辩题就是“学习是否让我真的快乐”。正反两组同学各持不同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预习阶段,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参与辩论会,都自发的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都辩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同学们通过交流与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还体验了参与的乐趣。
理不辨不明,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会使人瞬间调动自己原有知识来进行辩驳,这是说服别人的过程也是迅速提升自己的过程,它尤其适用于像道法课这样的课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个主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逐步掌握知情意行全过程,这样的讨论不仅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能动性,课堂效果大大提升。
二、以教学的多样性增进课堂的高效性
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参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以往的德育课程中的教学活动种类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传递道德知识。但是,品德的发展是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这就涉及教学活动的多样性问题。所谓“高效”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要能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要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儿童不仅能获得乐趣,也能获得发展。
1.小事故中参悟人生大道理
由于儿童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社会的变化和儿童自主活动空间的扩大使儿童直接面对危险的概率增大,加之自身安全意识匮乏,家长、老师的疏忽,极易出现难以预料的安全事故,于是,安全教育成为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运用多媒体影像讲解法教师也要注意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减少危险事件发生。
2.扮演角色体验生活情理交融
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和情境中懂得生活中常会遇到看似平常,却暗藏着危险的事,孩子们缺乏安全意识是很难理解的,这时我就会让学生亲自参与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护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角色表演时,要注意可以在课前进行适当的排练表演,为增强舞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也可以准备一些小道具、背景音乐等,寓德育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也可以在课堂上简单的分配角色,进行一些朗诵表演、对话表演、或是动作表演。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一些重墨,如画面再现、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理解道德观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这样通过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场景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情理交融。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往往是在这一环节上形成高潮的。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化学生的自我道德感受
道法课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老师的课本里、学生的言语中,更应注重课外导行,内化学生的自我道德感受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有效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知情合一,知行合一,形成稳固积极的道德标准。
现代的年轻父母们溺爱孩子的有很多,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父母多爱我》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家人,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父母每天为孩子做的事,从“爱心树”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可见学生收获满满。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活动,让学生发现父母每天为照顾子女所做的事情很多。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再现、回味这一件件习以为常的小事,发现这一件件、一桩桩小事中,无一不藏着父母对子女的爱。让学生在生活细节中感知父母的付出,知爱、懂爱。这样的教学方式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生成的道德认知与情感是真实的、发自内心深处的。
作为老师,课上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使他们从心底喜欢上该学科,使高效课堂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